北京汉传佛教建筑外部空间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sao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藏传佛教而言,它在我国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北京汉传佛教在北京宗教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而承载北京汉传佛教文化的佛教建筑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完美地融合,逐渐形成现在的形态。在北京汉传佛教建筑发展史中,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有很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佛教建筑外部空间研究现已取得一定地域性的成果,但对于有着悠久发展史的北京汉传佛教建筑,目前还没有较系统的对其外部空间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以北京汉传佛教建筑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外部空间布局和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规律。   首先,本课题对北京的汉传佛教发展史和佛教建筑的发展历程做一回顾,以北京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北京汉传佛教建筑的演变过程。   其次,对汉传佛教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界定,限定了研究范围,根据相关文献调研,对北京汉传佛教建筑外部空间布局的演变进行了归纳、总结。   接着,结合北京现有汉传佛教建筑的实地调研,以佛教建筑外部空间的六个构成要素为研究点,对其外部空间的构成和形态进行分析和论述。   最后,本文在明确北京汉传佛教建筑外部空间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前提下,总结了北京现有汉传佛寺建筑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外部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出见解。与此同时,对北京汉传佛教建筑外部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后期伊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时代随之到来。近年来,休闲广场开始活跃于城市广场的建设舞台之上,旨在创造良好的城
进入21世纪以来,同城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我国的城市建设中。2007年,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市圈的城
本文通过对六合文化馆方案生成过程的解析,探讨了以表达地方文化特征和塑造人性化场所为出发点的文化馆建筑设计方法,即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如何与地方自然、历史的文化特征相联系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建造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可有效提高建筑品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新建建筑中住宅占据比例最高,因此装配式建筑在住宅中的应用被极力推广。但
随着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紧张的趋势,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为一类特殊的超高层建筑,即有比较明显几何形态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我国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城市建设实践的法律保障。200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以《城乡规划法》为法律核心
材料是建筑的物质载体。在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材料的作用却超越了作为原料或工具。材料与空间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针对材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连接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
产业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遗存,代表了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也代表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无限热情。随着“低碳文明”的出现,这些代表了人们对过去无数回忆的场所,如何进行转型,重新
城中湖水域空间,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
建筑与人文、自然及社会经济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性建筑的营建,在满足能量循环、物质交换的资源节约、环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