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大地上——论张炜《你在高原》的“流浪”意识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炜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在他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人们不断地展现人物的“流浪”。特别是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流浪,精神流浪是他们在传统与现实、中方与西方、乡村与城市的矛盾冲突中所做出的主动选择,表现了他们被排斥在主流话语之外的边缘人的迷惘和孤独、艰难奋斗却没有皈依的无望等。正是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地书写和探寻使我们不得不正视作品中的“流浪”书写。  本文选取张炜《你在高原》系列作为研究对象,由绪论、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绪论主要是对《你在高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的阐述,以及《你在高原》与作者其他作品关系的探寻。《我的田园》、《怀念与追忆》、《家族》、《你在高原·西郊》这四部都曾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过,但在《你在高原》系列中四部作品又有所改动,这些改动增强了作品之间整体的联系。  正文第一部分是“流浪”在《你在高原》中的多元化书写,主要从多元的流浪者、多元的流浪地、多元的流浪动因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流浪”的缘由探寻,主要从精神原乡的追寻、道德的理想主义和文化身份的两难来展开探讨作者书写流浪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比较视野下的“流浪”书写,与同在寻找路上的张承志进行比较,二者都在寻找与逃离中不断重建精神家园,且张承志笔下的人物流浪更加果敢;与狂欢化书写流浪的余华进行比较,余华的流浪狂欢具有讽刺色彩,而张炜的流浪诗学更加严肃。  结语是在正文的基础上阐明流浪的意义、你在高原的含义以及作者站在道德主义立场上塑造人物时容易走向善恶对立的两极,这样的价值立场过于绝对化。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中,是写作理论重要还是写作实感重要?一吨的写作理论,似重实轻;一两的写作实感,似轻实重。怎样培养写作实感?教师要给枯败的情感家园植绿,给沙化的心灵荒漠浇灌。 I
中国革命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政党发展的路径起点,共产党秘密活动的方式、俄共建党模式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功能发挥的主要以意识形态-武装斗争模式为特点,造就了政
80年代后期,文学的流派走向多元化,新写实小说作为其中的一支流派登上文坛,并很快以其贴近世俗的写作方式受到读者欢迎。方方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同其他新写实小说家一样,她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切韵考》成书时间不详,作者李邺,江都人,史志无传。作者认为这部韵图“羣英折中”。从韵图上看,它的音系也是很复杂的。我们认为《切韵考》的音系是官话音,并掺杂了徽州一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对课程进行不断的改变,课程重点也在不断被革新.目前,已经把高中阶段物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上.高中物理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高中学生
二十年代革命小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尴尬的位置中,一般有三种方式来观照它,一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强化它的过渡意义和价值;二是从“革命与恋爱”主题的辨析入手,探讨作家写作的内
黑水城文献是近代中国新发现的重要古文献之一,文献中存在的大量俗字真实的反映了宋元时期西北地区汉字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研究现状的梳理,针对俄藏黑水城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学科。语文学不好学生就不能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更不要说掌握这些内容了。目前学生中普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