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树种对生态系统氮保留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化肥过度使用,全球大气氮沉降速率不断增加。氮沉降增加造成了诸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后果;同时,陆地生态系统氮通量的迅速增加,使原本较为封闭的氮循环过程逐渐开放。因而,在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生态系统的氮保留能力成为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氮保留的可能机制有(1)植物增加生物量从而积累氮,(2)增加微生物生物量氮,(3)降低土壤硝化作用从而减少氮的淋失。我国亚热带地区存在大面积单一树种的针叶人工林,近年来,大力提倡采用不同类型阔叶树种改造单一针叶纯林。然而,利用阔叶树种代替针叶树种造林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氮保留能力仍然未知。本研究在厦门市同安区汀溪国有防护林场、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选择亚热带典型针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阔叶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针叶树种转换为阔叶树种后,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氮储量的时空格局;其次以同位素示踪技术为手段,跟踪外源氮输入在不同树种地上地下氮库中的分配及去向;最后,测定氮循环过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变化,探讨生态系统氮保留的微生物学机制。我们假设针叶树种转换为阔叶树种后,人工林生物量增加,地上生物量氮库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土壤硝化速率降低,因而生态系统氮保留能力提高。本研究结果将为氮沉降增加背景下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阔叶树种替代针叶树种造林后,生态系统氮库显著高于同林龄的针叶树种。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米老排和杉木19年后,米老排林的生物量、生产力和氮储量显著高于杉木,其中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库分别为6.9 Mg·ha-1(植物部分0.8 Mg·ha-1,土壤部分6.1 Mg·ha-1)和5.5 Mg·ha-1(植物部分0.4 Mg·ha-1,土壤部分5.1 Mg·ha-1)。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木荷和杉木38年后,木荷林的生物量、生产力和氮储量显著高于杉木,其中木荷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库分别为15.3 Mg·ha-1(植物部分1.7 Mg·ha-1,土壤部分13.6 Mg·ha-1)和7.8 Mg·ha-1(植物部分1.1 Mg·ha-1,土壤部分6.7 Mg·ha-1)。(2)以杉木、木荷、枫香3个树种进行为期625天的野外15N标记示踪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始终是氮保留的最大氮库,其次是植物。以不同部分氮库的15N回收率代表氮素不同的周转速率,土壤15N回收率分别为枫香(61.01%)>木荷(43.61%)>杉木(36.19%),植物部分(地上地下及凋落物部分)15N回收率分别为杉木(44.1%)>木荷(43.9%)>枫香(34.3%)。以每棵样树添加的20g N来量化,相当于分别有7.2、8.7和12.2g N保留在杉木、木荷和枫香的0-40cm土层中,分别有8.8、8.9和6.9g N保留在杉木、木荷和枫香的植物部分。(3)在时间尺度上,不同树种根系和枝叶对铵态氮吸收趋势一致。三个树种根系15N丰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杉木根系15N丰度值出现高峰迟于木荷和枫香,表明其对氮素的吸收较为缓慢。植物的枝叶器官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15N的回收率都在氮添加380天左右出现最高值,但木荷、枫香两个树种树枝部位15N回收率高于杉木,说明木荷、枫香对氮的吸收和周转较快。不同树种凋落物15N归还差异显著。枫香凋落叶的15N丰度随着时间表现出现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木荷凋落叶的15N丰度则在实验周期内表现为持续增加,杉木的凋落叶15N丰度在实验周期内无明显变化。(4)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15N回收率差异显著。杉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15N回收率均低于木荷和枫香,并且木荷土壤的微生物氮库也显著高于杉木和枫香。不同树种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微环境导致土壤氨化、硝化和矿化速率差异显著,进而影响土壤氮保留。亚热带森林土壤矿质氮多以铵态氮为主,氨化在净氮矿化过程中占主导,但针叶林土壤的硝化作用显著高于阔叶林。因此,阔叶树种代替针叶树种造林降低了土壤硝化作用,从而减少硝态氮的损失,使更多的无机氮以铵态氮的形式供给植物吸收,从而提高生态系统氮保留。(5)米老排替代杉木造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氮循环功能基因发生改变。米老排土壤微生物的氨氧化古菌(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降低,表明土壤硝化作用降低,而表层土壤nirK、nirS、nosZ基因的丰度显著升高,表明树种对土壤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验证了上述假设,即阔叶树种替代针叶树种造林后,显著提高了人工林生物量,增加了生物量氮库,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降低了土壤硝化作用,提高了生态系统氮保留能力。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的主体,它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因此森林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亚热带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多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观测、移地重填和室内培养(恒温和变温)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机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野外原位观测发现,土壤总呼吸
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森林经营与管理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森林水文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在中国南方,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被杉木人工林所取代造成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水文过程带来怎样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森林采伐及采伐后的森林更新是不可避免的,森林更新造成的土壤扰动与降雨再分配的改变可能引发更大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然而很少
自1981年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学位与研究教育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当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改革福建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数量建设到质量建设的转型,是当前教育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我国学
都市区的产生和发展是十八世纪以来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研究中,对都市区内部城镇要素及其组合时空格局的认识多以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的都市区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基础。然而,晚于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具有城乡界限淡化的重要特征,在此过程中都市区各城镇要素可在不同的时间和远为广泛的空间范围中的不同地域上产生和累积,并因此产生了和西方典型都市区有所不同的城镇要素及其组
对于开放系统而言,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是无法避免的,会引起系统消相干。比如原子的自发辐射、腔泄漏等耗散过程,都将导致系统量子态的消相干,降低量子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因而被视为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不利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耗散对量子信息处理过程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作为量子信息重要资源的量子纠缠的影响,通常采用无消相干子空间、量子纠错、几何相位以及量子态的纯化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将耗散作为消极因素加
光微流微腔传感技术是结合微流控技术与光学微腔的一个新兴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它不仅具有传统光学微腔极高的品质因子和极小的模式体积等优异光学性质,同时又具备微流控技术样品低用量、功能高集成的优势,为材料学、化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论文主要以回音壁模式微腔和法布里-珀罗腔为载体,构建和实现了新型高品质因子光微流微腔,并在低阈值激光器和高灵敏度传感器方面开展
腔光力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纳米物理学与量子光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光与微米或纳米尺度机械运动间的相互作用。受激光驱动的一端固定、一端可来回振动的光学腔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腔光力学系统。得益于微纳加工技术的巨大发展以及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目前人们已经可以在各种不同新奇的系统中实现光力耦合,系统的参量和尺度也覆盖了很大的范围。对腔光力学系统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前沿领域,不仅有助于揭
蔡獻臣(1563-1641)福建省同安縣浯洲平林(今金門縣瓊林村)人。萬曆十六年(1588)鄉試第二,次年廷試二甲第六名。授南京刑部主事,官至光祿少卿。晚年家居講學近二十年。著有《清白堂稿》等。《清白堂稿》有崇禎刻本,又有咸豐瓊林族人抄本。獻臣鹽籍,世居瓊林。瓊林蔡氏科名自十四世蔡標始。獻臣祖蔡標舉人,父蔡貴易進士,至獻臣三世科名。獻臣及子女姻親均閩南科舉人家。獻臣重要交遊有王世貞、湯顯祖、何喬遠
职业篮球运动员的有效流动能够促进球员在整个联盟各俱乐部优化配置,平衡各俱乐部球队实力,增加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比赛更具观赏性。运动员能否有效流动跟运动员流动的制度安排关系密切,合理的运动员流动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员流动。因此,研究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我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流动存在不同的契约主体以及由他们所组成的不同层级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各层级代理人都有可能出
张量方程在有限元、有限差分、谱方法、高维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离散化、张量互补问题、数据挖掘、数值偏微分方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张量格式的迭代算法,克服了张量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时维数快速增加的缺点,已经成为数值代数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张量方程是线性方程组以及矩阵方程的推广.求解线性方程组以及矩阵方程的算法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分裂迭代法与子空间方法.目前,这些算法已被推广到张量方程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