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zha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合作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铺开,即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个环节或工序的生产,产品的生产活动分散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也积极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等理论解释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的理论基础,结合一些事实的观察,提取了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等影响因素,理论分析表明这四个因素共同影响着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相关数据度量出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的vss值,构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指标,然后运用8年16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共128样本容量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为了细致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在不同类型行业之间的差异,对制造业又进行了划分,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对其进行了回归,得出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要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敏感得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加深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最有效,资本密集型行业次之,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弱等等更为细致的结论。现状描述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现状:总体上而言,目前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达到20%左右;行业来看,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是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体。文章最后结合理论和现状分析给出了以下三点政策启示:适当制定产业倾斜政策,有选择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加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其他文献
在德国杜塞道夫举行的“48V混合动力车会议”中,揭示了2项业界共识:为了能依据成本效益方式达到降低CO2与NOx排放的下一阶段目标,48V供电系统至关重要;其次,为这项技术建立起全球
根据沃尔沃的介绍,360°系统扮演一个虚拟联合驾驶员的角色,其配备了一系列传感器,以实现对车辆附近区域360°全方位监控覆盖,并每25毫秒就会更新一次数据.监测可能出现的
时下、3G移动电话日益流行,CDMA2000的地位和WODMA用户在美国、韩国和日本迅速增加。当需要建立更多基站时,有必要进行码域功率和波形质量等方面的分析以评价CDMA2000的基站性
热度:★★★★3月15日,新西兰突发'史上最严重枪击案',引起全球哗然。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表示,这起'清真寺屠杀案''只能被定
2007年7月20~22日,第十七届中国社会学年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这次大会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界碑、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参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