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金缕梅园为试验地,结合试验地具体生境条件,模拟立地条件与之相近的天然次生植物群落的结构,并对其中的主要建群树种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结合景观的要求,设计融生态高效、自我稳定、景观自然和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可供借鉴的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一是调查记录试验区生境条件和初次种植植被;二是采用样地法调查与试验区立地条件相近的天然次生植物群落,计算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三是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乔木层优势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而分析比较四种乔木层优势树种光合能力大小,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第三部分是结果与分析。对试验区初次种植植被调查发现70种植物;分析天然次生群落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得出天然次生群落乔灌层的优势种,群落处于演替中后期;通过光合生理参数的分析得出四种乔木层优势树种光合能力大小排列为苦槠(Castanea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大小排列依次是:木荷>石栎>苦槠>青冈,利用弱光能力大小排列依次是:木荷>苦槠>青冈>石栎;木荷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苦槠、青冈和石栎的水分利用效率相近。第四部分是构建方案的设计。保留初次种植生长优良植株。由天然次生植物群落生态位宽度和群落演替阶段分析得出试验区应选择的乔木层优势种为苦槠、石栎、青冈、木荷;灌木层优势种为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红淡比(Cleyera joponica)、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然后根据天然植物群落树种重要值选出各优势种的伴生树种;再根据试验区的生境条件选择防止水土流和改良土壤的草本层植物,最后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选择观赏植物。为模拟天然次生植物群落并引进自然竞争机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分别以近似1m×1m、0.5m×0.5m和0. 1m×0. 1m的密度种植。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采取优势种植株数量占2/3,伴生种占1/3的方法。由试验区各坡生境条件、四种乔木层优势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以及美学原理确定东南坡陡峭区种植木荷群落,西南区种植石栎-木荷群落,北坡背阴区种植青冈-苦槠群落,山脊和林缘种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桃花(Prunus persica)观赏群落,马鞍树(Maackia hupehensis)观赏群落,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var. integrifoliola)-梅花(Prunus mume)观赏群落,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毛刺槐(Robinia hispida)观赏群落。之后将方案绘于图纸上并进行实施。最后观察建后植物群落,并对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