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试验表明二甲双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能够减少糖尿病病人的卒中发病率以及缓解慢性炎症。但是,二甲双胍在缺血性卒中时的作用及其机制仍不甚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在缺血性卒中时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应用线栓法对120只成年雄性CD1小鼠进行90分钟的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在脑缺血后每天给予200毫克/千克的二甲双胍,直至动物牺牲。缺血后评估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脑梗死和脑萎缩体积、炎症因子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神经血管再生以及单磷酸腺苷激酶(AMPK)信号通路。用b END.3在糖氧剥夺的条件下研究二甲双胍抑制炎症的信号通路。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二甲双胍组脑梗死以及脑萎缩体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二甲双胍治疗能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脑屏障破坏、以及减少炎症介质(IL-1b,IL-6,TNF-a)的释放(p<0.05),同时二甲双胍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p<0.05)。进一步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可激活AMPK,促进e NOS磷酸化以及减少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表达(p<0.05)。应用b END.3细胞进行糖氧剥夺实验,证明二甲双胍可促进AMPK的磷酸化,减少b END.3细胞ICAM-1的表达。而Compound C,AMPK的抑制剂,能够抑制二甲双胍的这种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在缺血性卒中发生时,有脑保护作用。在脑缺血急性期,二甲双胍通过AMPK信号通路依赖性机制,下调ICAM-1的表达,减少缺血区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局部血脑屏障的破坏。在缺血恢复期,二甲双胍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示二甲双胍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