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武汉在华中地区呈网状辐射的商路格局中居于中心地位,三镇之一的汉口,在明清时期就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都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地移民大量涌入,江右商帮即是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移民群体。清末民国以来,江西商人建立的同乡组织,经历了由商帮到会馆再到同乡会的历史转变。20世纪初,具有完备组织的江西旅汉同乡会宣告成立。在以黄文植任同乡会会长的十二年间,江西旅汉同乡会发展至其事业的顶峰。江西商人几乎垄断了武汉的银钱、生漆、药材等行业,在汉口市商会、各相关同业公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武汉商事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武汉沦陷,江西旅汉同乡会不得不中断会务,直至抗战胜利方得以重建。战后,国民政府为在短时间内重构社会秩序,加强对同乡会之类民间组织的监管、控制和利用。同乡会亦需借助政府权威,迅速收拢人心,完成重建,恢复会务。这也致使江西旅汉同乡会自筹备之日起,即受到地方政府的严密监管。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重建后的江西旅汉同乡会,既要置身于政府有意为之的监管之下,又要谋求自身发展。就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社会交往等方面做出某些改变。本文以1945-1949年间的江西旅汉同乡会为研究对象,对重建后江西旅汉同乡会发展至消亡的历史进程,其组织演进及运行机制、与地方政府、商会、同业公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和家乡重建中发挥的作用逐一考察,展现出民间社会组织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征,进而描绘和探讨在国民政府重构社会秩序的政局下,作为民间社会组织的同乡会在夹缝中谋求发展的艰难处境,反映重建后中国社会演进的一个历史侧面。本论文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拟从区域化和网络化的研究视角和地方史的角度出发,以重建后江西旅汉同乡会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血缘、地缘联系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三个大的方面,对重建后江西旅汉同乡会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透视在国民政府重建秩序下,其作为民间、移民组织的面貌与地位,反映重建后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