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磷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且储量有限,但目前由于人为原因磷大量进入水环境中造成富营养化等污染。因此将污水中的磷去除并实现回收,既能从源头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又可实现磷的循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且储量有限,但目前由于人为原因磷大量进入水环境中造成富营养化等污染。因此将污水中的磷去除并实现回收,既能从源头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又可实现磷的循环再利用。 本文采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SBAR),接种破碎的好氧颗粒污泥絮体并添加钙、镁和亚铁离子,通过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以人工废水进行试验,经过77天成功启动了含磷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中的蛋白含量增加对颗粒的形成和稳定有积极作用。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呈淡黄色球形,生物量丰富,有大量的球菌和一部分杆菌。荧光原位杂交试验和高通量测序试验进一步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富集,颗粒污泥总细菌中聚磷菌(PAOs)所占比例显著上升,发生了生物除磷现象。系统稳定后,对PO43-P、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5%、80%和86%。 将磷从污水中转移到好氧颗粒污泥中后,进一步提出了将含磷的好氧颗粒污泥在较低温度(100℃、200℃、300℃)下无氧热处理,得到了一种资源化回收磷的方法。考察了产物中有机质和总养分(氮、磷和钾)的含量,100℃、200℃无氧热处理的资源化产物有机质含量高于45%;不同温度下资源化产物中的总养分含量均超过10%,其中200℃、300℃无氧热处理产物的总养分含量高达20-25%,均符合有机肥料国标。经过不同温度无氧热处理的污泥样品总磷含量均占总养分含量的50%以上。经过200℃、300℃无氧热处理后,总磷含量显著升高,尤其是300℃处理后总磷含量高达22.1-22.3%,XRD和EDS分析均显示产物中存在磷酸盐沉淀的积累。释磷速率试验表明随着污泥无氧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磷释放速率显著下降,资源化回收产物可作为缓释磷肥使用。
其他文献
氯氧镁水泥((MagnesiumOxychlorideCement,简称MOC))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化产物的组成。而影响其最终水化产物组成的因素主要有摩尔比、温度、原材料的活性等。目前针对这些因素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环境治理方法已十分迫切。水污染的治理方法有很多,其中,光催化降解与吸附的研究较为广泛。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其无毒、价廉、催化活性高、氧化能力强、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处于核心地位,从而被广泛应用。吸附是光催化过程
我国农业生产中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虽然其中一部分通过直接还田、牲畜饲养或作为工业原料、燃料等方式得到处置,但仍有超过2亿吨的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
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借鉴和引入先进的“互动式教学大纲”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到“专项火灾调查”课程学习中.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85名火灾勘查专业本科生为样本,通过教师与学生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资源。秸秆还田在实现资源就地利用的同时还能与化肥共同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是发展农业、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模拟中
孙夕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
发展生物资源利用技术,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生产热量和化学产品是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有效方式。可再生的生物质具有资源丰富,经济环保的特点,受到大家的关注。生物质的高含碳量,独特三维结构以及可再生的特点,用来制备生物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电极成为研究热点。即使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仍然存在着安全性,寿命,低温性能差以及成本高等问题。钠离子和锂离子相似的化学性质,使钠
BiFeO_3(BFO)作为典型的在室温下具有多铁性能的材料,具有高的居里温度(TC=1103K)和尼尔温度(TN=645K),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大的漏导电流与弱的铁磁性能严重地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虽然掺杂改性和复合磁性材料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BFO材料的性能,然而掺杂所提高的铁磁性能微弱,复合磁性相材料层会对复合薄膜的铁电性能的破坏,这都使BFO材料的多铁性能没有得到大的改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