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和赋作家,由南入北的复杂经历和南北文化的渗透,对庾信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了前后期作品的差异性;历仕几朝的特殊人生,使他的思想矛盾重重,徘徊在两难选择。文学方面,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引起了历代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前期逍遥自在的状态、安逸稳定的环境,形成了其作品绮艳柔靡的风格,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固守成规,但他注意在艺术形式上革故鼎新,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社会动乱和羁留他国的萧瑟人生,造就了作品深沉厚重的感情基调,在思想内容上有了巨大改观,作品不再以传统的应制为目的,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抒写现实,反映现实,详实的描述了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疾苦。其中,《哀江南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以记载历史的手法全面深刻的展现了梁朝的兴衰史,真实再现了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和下层人民疾苦不堪的生活,被称为赋史。人生经历的复杂,表现在作品中即是思想情感的迥异,他的赋中表现出来的“乡关之思”、“隐遁之念”受到了历代学者的争议,本篇联系庾信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条件,把他置于南北文化的大坐标下,站在历代学者的审视角度,深入分析两种观点的产生的客观条件。在艺术风格方面,他开创了赋的写作手法,改变汉代大赋铺陈叙述的表现手法,摒弃汉大赋铺张扬厉的艺术风格,给赋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运用诗歌的创作内容和技巧,继承和开拓了前代赋的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挽救了即将没落的赋,把这种文体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以诗为赋的创作手法成为一大特色,他运用抒情的表现手法,继承屈原、宋玉的悲苦情节,抒发悲苦之情,感人至深,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借用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丰富了赋的内容和形式;五七言的融入,改进了赋固有的四六句式,为唐赋和歌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的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他用一支饱蘸深情的笔书写人生、描绘历史,成为南北朝时期举足轻重的作家。近代学者对庾信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深入,一方面为庾信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庾信研究的难度和深度。庾信的赋作虽然不如诗歌丰富,但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赋的思想内容、风格的转变,创新的手法,及其对前人的继承、后世的影响,都成为值得继续研究的对象。同时,多数学者对庾信诗的评价和考察可以说近乎全面仔细,无论是其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是对后世的影响,研究专著都论述详尽、眼光独到。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庾信的赋加以考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的赋整理归类,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同时对一些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进一步考证,力求继承前人研究精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的视角,能够有一定的创新。由于能力有限,知识掌握不全面,资料不完备等原因,拙文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企盼老师和学者指导、匡正。
其他文献
<正> 《诗经》告诉我们:西周时代民间恋爱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通过约会,建立感情:《邶风&#183;静女》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鄘风&#183;桑中》篇:“期我乎桑中,要我
随着服务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律师事务所的成长将更多依靠高效的绩效管理及制度培育出的独特竞争力。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以后,律师事务所人员数量增多,为了满足专业化的需要,人员
<正>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通过国王用"种花"的方式选择继承人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诚实是一种美
许多国家的学者和政界要人,都特别关注执政资源的研究。尽管执政资源是政党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但它逐渐成为研究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对于政党而言,要想成
新一代药用撞击器(next generation pharmaceutical impactor,NGI)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特征要求,可在30~100L·min-1范围的气流速度下操作,具有使用方便,既能自动化操作,也能手动
在分析钢筋气压焊技术概念与技术应用要求基础上,分别从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筋焊接技术的施工材料准备、焊接环境准备、焊接设备管理、以及钢筋气压焊接技术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过
<正>(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材细读】题目解读"生命的壮歌"的中心词是"壮歌","壮"含有壮烈的意思,可见,课文唱响的是一首壮烈的生命之歌。在这一总标题下还有两个有着
文章以某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为例,结合该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方法。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是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创办的重要报刊,“诗文辞随录”和“诗界潮音集”是这两份刊物的重要诗歌专栏,也是梁启超所倡导的诗界革命理论在海外的主要创作
文人结社历来就被古代士大夫所推崇,在明代,结社活动可谓达到了空前兴盛的阶段,尤以江浙一带最为繁荣,岘山社便是在这一潮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强大的阵容、前后绵延时间之长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