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换社保”风险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逐渐加速,城市化及工业化用地大幅增加导致大量农民的集体土地被征收。被征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他们因为缺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因此面临着各种风险。“土地换社保”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全党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近些年来,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土地换社保”政策在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整合城乡资源的一种制度尝试和实践探索。从整体上看,虽然“土地换社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其仍存在着一些风险与不足。
  加强对“土地换社保”风险的研究,对于使这项政策能够可持续的执行下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理论上加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及时补充并丰富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理论,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换社保”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创新政策和道路,不仅为失地农民提供了补偿,同时也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探索和结合至关重要。探究“土地换社保”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合理防控,不仅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保障其生存权及发展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协调发展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法,在现有的研究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研究方法,对“土地换社保”政策的实施进行回顾、评价和分析,找出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本文通过现实描述,实践反思以及理性建议的方式对“土地换社保”风险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从“土地换社保”政策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土地换社保”进行论述,同时还对国内外学者对这土地补偿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国外土地补偿制度中值得中国借鉴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且对“土地换社保”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情况进行了论述。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这一部分,首先对“土地换社保”的理论依据从土地具有保障功能,土地增值的过程与失地农民产生的过程具有一致性,法律规定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土地换社保”的概念进行了诠释,提出本文对“土地换社保”的定义:所谓“土地换社保”是指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通过放弃相应的权利来换取一定的社会保障,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中,放弃的权利包括附着于土地之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换社保”中“社保”指的是社会保障,并不是仅仅指社会保险,所以“土地换保障”与“土地换社保”的含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最后,对土地流转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及社会风险理论等三个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
  第三部分,农村“土地换社保”发展现状分析。首先对“土地换社保”实践的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针对全国“土地换社保”的典型模式从保障的内容,保障的特点,保障的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对“土地换社保”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从“土地换社保”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来看,它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政府为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产生活缺乏保障这一问题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从政策效果来看,“土地换社保”对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作用。虽然“土地换社保”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风险。
  第四部分,关于农村“土地换社保”的风险分析。这部分针对“土地换社保”这一政策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从制度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三个维度对“土地换社保”所存在的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阐述。然后,再从这三个维度对“土地换社保”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总结“土地换社保”风险的共同特点。
  第五部分,农村“土地换社保”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这部分从建立“土地换社保”模式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法规,完善社保基金的筹措运营,加强土地征用监管,建立被征地农民配套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土地换社保”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