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地区20120604夏季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地面定时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雷达资料和FNL1°×1°全球6h再分析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学原理,对2012年6月4-5日酒泉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2,对比了不同积云对流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结合与实况资料分析结果的对比,通过各个物理量的诊断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暴雨模拟的影响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得到如下认识:  暴雨发生前的高温晴热天气为暴雨的发生储备了能量。这次大暴雨发生在“西低东高”的流场配置下,受柴达木低涡和贝加尔湖冷涡延伸出来的低压槽东移南下的影响,在酒泉地区附近上空形成了中尺度涡旋,加上“歪脖子”高压脊的发展,导致低值系统在酒泉地区稍作停留。中高纬度高空槽前倾的结构加大了大气的垂直不稳定,再加上中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非常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上升运动可达到对流层顶高度附近。三支水汽通道源源不断输送暖湿气流,暴雨区水平水汽通量强辐合,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整层大气水汽充沛。暴雨发生前,不稳定能量CAPE迅速积聚,为对流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图上持续不断的强降水回波(≥45dBz)构成了“列车效应”。  对暴雨的模拟结果显示,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对降水模拟更敏感。不同方案组合基本均能模拟出此次暴雨过程和雨带走向,大部分方案组合对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偏南。粗网格(水平分辨率为54km)下,所有方案组合模拟的雨带雨量均略微偏小,且未明显突出强降水中心;较细网格(水平分辨率为18km)下,所有方案组合模拟的雨带、雨量与实况接近,基本都模拟出了强降水中心,但是位置略有偏差;细网格(水平分辨率为6km)下,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各方案组合都模拟出了很多细小的降水中心,模拟雨量偏大较多;相对来说,18km分辨率下方案2(KF-Lin)和方案11(BMJ-WSM5)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最为接近。ETS评分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以上的模拟效果分析。  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暴雨阶段流场的演变情况,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等物理量的模拟也与NCEP基本一致,但模拟的最大垂直上升速度和散度均不同程度大于实况,这也间接地反映了模拟雨量大于实际雨量的结果。不同方案组合对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的模拟结果都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雨水混合比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异可能正是它们对暴雨预报效果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对大气化学、云物理、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都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2009和2010年天津市武清区的综合地面观测,以及北京和河北地区3个不同类型大气成
CO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气体成分,它在大气中所有的成分中含碳量居第三位,是OH自由基主要的汇,是O3的重要前体物。它的分布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和自然事件的影响,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污
本文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11年逐月降水量和逐月温度资料,1979~2011年欧洲中心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平流层强弱极涡年NAM指数、臭氧和温度的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的变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是影响降水模拟的关键部分。青藏高原属于对流活动的高频区。探究不同积云方案对该地区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RegCM4.0模式分析Tiedtk
今春,又有大豆、红小豆、绿豆和传统的小八趟玉米等八种农业作物种质,先后入住北京市怀柔区种子管理站建立的农业种质资源库。至此,该种质资源库已收集引种来自全国各地的野
近百年来,全球出现了非完全自然强迫的增暖,气候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人口的增加、管理不当等压力而渐显匮乏的水资源和日益脆弱的水循环系统也受到了影响。气候变化、人类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小波分析、t检验、合成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温距平梯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进行诊断后,分析了年代际变化前后海温距平梯度与位
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5定位在140°E赤道上空,有效覆盖包括西北太平洋在内的90°E-170°W范围。本文利用GMS高精度遥感海表温度(SST)反演资料和外逸长波辐射(OLR)反演资料,以及
本文主要利用了搭载在新一代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上先进的微波探测器(AMSU)资料开展热带气旋热力及云雨结构分析、强度估计以及环境场水汽特征反演及应用研究。 首先,利用
该文首先利用50个中高纬气象台站(纬度大于等于39.80°N)1980-2000年20年冬半年的暴雪资料,对中国中高纬暴雪出现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高纬暴雪主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