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谱的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辨证分型临床与基础研究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以及骨破坏为病理特征,其发病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根据RA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临床常将其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血虚寒凝证等六证。有研究表明RA不同辨证分型与炎症细胞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系统探讨RA辨证分型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RA各证型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并在AIA风寒湿痹证大鼠模型上加以验证,为未来阐明中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1)根据RA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从120例样本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肝肾亏虚证、血虚寒凝证患者各10例。收集10例健康人血样作为对照。检测各组RA患者及正常人血常规,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并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与RA发病有关的15个炎症因子。(2)建立佐剂诱导性关节炎(AIA)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风寒湿(FHS)刺激以建立AIA风寒湿痹证大鼠模型,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与其发病可能相关的23个炎症因子。结果:RA发病伴随着众多炎症反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与正常组相比,RA各证型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均明显升高,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的表达明显降低;风寒湿痹证组在IL-1β、IL-6、IL-10、IL-17A、IL-17F、IL-21、IL-22、IFN-γ、s CD40L、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IL-23明显降低;风湿热痹证组在IL-6、IL-21、IL-22、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IL-23、IL-31明显降低;寒热错杂证组在IL-1β、IL-6、IL-17F、IL-21、IL-22、IL-33、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IL-23、IL-31明显降低;肝肾亏虚证组在IL-1β、IL-10、IL-17F、IFN-γ、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IL-23、IL-31明显降低;血虚寒凝证组在IL-6、IL-17F、IL-21、IL-33、IFN-γ、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IL-23、IL-31、s CD40L明显降低。各证型两两比较中,风寒湿痹证组主要在ESR、IL-6、IL-17A、TNF-α、s CD40L等炎症指标表达含量明显增高,风湿热痹证组主要在IL-21表达含量明显增高,寒热错杂证组在IL-25等炎症指标表达含量明显增高,肝肾亏虚证组无明显变化,血虚寒凝证组在IL-21、IL-33表达含量明显增高,s CD40L明显降低。在AIA风寒湿痹证大鼠模型中发现,AIA组与AIA+FHS组大鼠各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与AIA组大鼠相比,AIA+FHS组大鼠血清中IL-5、IL-17A和RANTES含量升高,而VEGF含量下降。结论:综合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RA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基于本实验样本量有限以及当前的RA病证模型只复制了AIA风寒湿痹证,其它病证模型的造模方法仍在探索当中,因而尚不足以将本实验结果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仍需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和大样本临床数据来阐明RA中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现代医家从肝论治GERD相关文献中的病案信息进行提取,统计药物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及常用药物组合等,把握用药主体趋势,结合中医学理论,分析归纳其用药规律、特点,以丰富中医临证思路。方法:依据本研究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现代相关文献内从肝论治GERD的处方信息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后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并运用软件相关模块对药物的使用频次、药性、药味及归
目的:通过二甲地黄汤治疗持续性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重庆垫江县中医院妇科门诊的持续性宫颈HPV感染的带下病肝肾亏虚夹湿热证的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二甲地黄汤治疗,每日一剂,每剂二煎,每次取汁200ml,早餐及晚餐后温服,自月经第7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为一个
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及梗死脑组织中NR1/NR2A/NR2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电针心包经穴治疗脑梗死(ischemic stroke,IS)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18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60只,需要造模的120只。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临床指导。方法: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中选择60例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组在他汀药物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方汤剂;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TC、T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配方颗粒治疗Modic Ⅰ型椎间盘源性腰痛(气血亏虚,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椎间盘源性腰痛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观察组给予加味阳和汤配方颗粒内服,对照组独活寄生丸内服,两组疗程均为2月。治疗前记录两组VAS评分、M-JOA评分、Modic Ⅰ型面积改变率,疗程
目的:对愈风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并观察本方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愈风化痰祛瘀汤,对两组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乙癸通络丸联用西药治疗Ⅲ期2型糖尿病肾病肝肾亏虚夹瘀证病患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为延缓病患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终点事件的到来提供新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患以Doll’s表法随机分配成各3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来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在为期12周的试验中,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使用乙癸通络丸配合淡盐水口服。记录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
目的:通过观察菊藻丸联合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验证菊藻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究中医药治疗宫颈癌的新途径。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早期宫颈癌湿热蕴结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手术方案,治疗组在手术方案基础上加予菊藻丸口服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术后第3个月及术后第6个月血清VEGF及SCC-Ag值变化、中医证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中西医诊疗方案中的各个关键问题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形成行业认可的诊疗方案,为后期制定符合科学规范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整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中西医诊疗方案,设置评估小组、专家咨询小组,设计专家咨询问卷,运用
目的:通过RCT试验分析,用针刺董氏奇穴与常规选穴对泪道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探索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治疗泪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疗法。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病例6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干预方法为董氏奇穴)和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常规选穴)。治疗组选择木穴、止涎穴。对照组根据辩证分型选穴。纳入病例每次留针20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