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芥巴布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和基于MAPK通路调控的免疫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本质上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等)、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网络共同参与的变态免疫反应性疾病。鼻炎作为危害各年龄段人群健康的复杂性、难治性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身特色,其在弥补了西药抗过敏时效短、停药后易复发及多种副作用缺点后,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被人们认可。其中中药外治法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达到内服药类似的治疗效果,并且在预防鼻炎发作和鼻炎缓解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所使用的麻芥巴布膏是一种新型外用剂型,药物组成包含由麻黄、白芥子、延胡索、苦杏仁、生姜汁。麻芥巴布膏作为一种治疗鼻炎的新型制剂,需要对其临床疗效、动物药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因此,本课题将从麻芥巴布膏的临床病例研究、网络药理学研究、药效作用和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从而评价麻芥巴布膏的治疗效果并阐释其部分作用机理。目的1、通过临床收集过敏性鼻炎患者,观察麻芥巴布膏干预后的临床疗效。2、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挖掘麻芥巴布膏潜在核心靶点,预测麻芥巴布膏作用通路。3、通过制备BN大鼠鼻炎模型,给予药物治疗,观察麻芥巴布膏对鼻炎动物模型的药效作用。4、通过制备BN大鼠鼻炎模型,观察麻芥巴布膏对MAPK通路、TSLP、Th1/Th2平衡及粘膜连接蛋白的影响,阐释其免疫调控机制。方法1、收集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48例,给予麻芥巴布膏背部穴位贴敷治疗4周后,根据视觉模拟量表观察患者喷嚏、鼻痒、流涕、鼻塞症状改善情况,根据疗效评分标准初步评定麻芥巴布膏的临床疗效。2、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询麻黄、杏仁、白芥子、延胡索、生姜的成分化合物及对应靶标,通过NCBI Gene数据库查询鼻炎靶标。将麻芥巴布膏靶基因和鼻炎靶基因融合,并通过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从蛋白作用网络中提取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相互作用蛋白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选取麻芥巴布膏调控鼻炎的具体作用通路。3、使用OVA致敏BN大鼠制备鼻炎动物模型,共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17.5mg/kg/d),麻芥巴布膏穴位贴敷组(6.65g/kg/d),每组10只。模型制备成功后,药物干预6周。治疗期间观察行为学变化。治疗结束后,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方法对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观察肥大细胞浸润;使用HE染色方法观察鼻粘膜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灌洗液中IgE、组胺的含量。4、采用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 ERK、p38、TSLP、T-bet、GATTA、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Th1/Th2细胞数目;使用ELISA法检测IFN、IL-4、IL-5、IL-13 和 TSLP 含量。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随着麻芥巴布膏干预时间的延长,喷嚏、鼻痒、鼻塞、流涕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缓解。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5%,并伴随鼻粘膜、分泌物等体征的缓解。中医证候有效率达到79.17%,并伴随自汗、畏风怕冷、咳嗽痰稀等肺虚感寒型症状的缓解。2、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查询TCMSP数据库,查找得到人源靶蛋白498个(麻黄131个、杏仁117个、延胡索177个、白芥子46个、生姜27个),鼻炎相关人源基因364个。采用Cytoscape进行靶蛋白相互作用融合并提取核心靶点,筛选得到74个核心靶点,涉及气道炎症、信号传导、免疫与反应、物质合成与代谢、气道重塑、基因遗传等功能。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得出MAPK通路作为麻芥巴布膏潜在调控通路,并对其进行后续实验验证。3、药效学结果:(1)行为学评价:治疗6周后,西替利嗪组与麻芥巴布膏组均能降低激发后喷嚏症状,与模型组相比,麻芥巴布膏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后,西替利嗪组与麻芥巴布膏组均能降低激发后挠鼻症状,与模型组相比,麻芥巴布膏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2)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麻芥巴布膏治疗组和西替利嗪组均能减少OVA致敏鼻炎大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麻芥巴布膏治疗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3)鼻粘膜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结构紊乱,纤毛粗细不一,有明显脱落,上皮细胞排列混乱,杯状细胞增多,黏膜下层周围腺体及血管扩张增生,有充血及组织水肿,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显示出黏膜重塑的特征。西替利嗪组鼻粘膜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粘膜较为完整平滑,组织水肿缓解,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麻芥巴布膏组较模型组亦有明显改善,粘膜恢复完整平滑,仅有轻微水肿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鼻粘膜甲苯胺蓝染色:模型组则可看到大量肥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胞浆颗粒释放至细胞膜外,西替利嗪组与麻芥巴布膏组肥大细胞明显减少。(5)血清IgE及组胺含量:麻芥巴布膏可降低血清IgE及组胺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血清IgE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组胺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与西替利嗪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6)灌洗液IgE及组胺含量:麻芥巴布膏可降低灌洗液IgE及组胺含量,与模型组相比,灌洗液IgE降低无统计学差异,组胺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与西替利嗪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4、免疫机制研究结果:(1)流式细胞结果:麻芥巴布膏可升高Th1细胞数目,其显著高于模型组。麻芥巴布膏可降低Th2细胞数目,并且显著低于模型组。(2)WB检测结果:麻芥巴布膏可降低鼻粘膜ERK、p38、TSLP、及GATA的蛋白表达,提高T-bet、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3)ELISA检测结果:麻芥巴布膏可降低血清中IL-4、IL-5、IL-13和TSLP含量,提高IFN含量。结论1、麻芥巴布膏对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2、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得到MAPK通路在麻芥巴布膏治疗鼻炎时起到重要作用。3、麻芥巴布膏可抑制鼻炎动物模型挠鼻、喷嚏过敏症状,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降低IgE、组胺含量,起到对鼻炎的治疗作用。4、麻芥巴布膏通过抑制ERK和p38的磷酸化及TSLP的含量,并对处于免疫下游的Th1/Th2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行调控,实现对E-cadherin和β-catenin功能保护,来减轻局部鼻粘膜炎症。
其他文献
利用ArcGIS在洪灾避险决策方面的优势,通过对洪水风险分析计算得到的淹没信息、安置区规划和道路通行时间的分析,结合转移单元人口、安置区容量和安全系数等影响因素,研究了避险
一、鹅冀整形。鹅屠宰后,切取两侧鹅腿,去掉胫骨、腓骨及趾蹼。在0一10℃条件下将鹅腿冷却4~6小时,使鹅肉表面干爽,肉质变得稍硬,初步整形为柳叶状,并修割整齐。修割的目的是,不仅使
液体手套是高分子蛋白质溶解,加入其他助剂而制成的一种半透明胶状液体,溶于水.不溶于汽油,煤油、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和各类防锈油脂。用量少、干燥快,操作灵活.去污方便。
为了不断改革传统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引进和推广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本文将就如何在体育理论课中进行探究式教学以及如何正确树立教师与学生在新形式下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
一、熏冠早茄。系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茄子早熟品种。
鹅流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月龄以内的小鹅最易感染,冬春季节易发。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发病死亡率为90%-10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成大鼠肾功能衰竭模型,使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参麦注射液腹膜透析后肾小球、肾小管形态结构的
目的通过研究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硝化应激,探讨白藜芦醇预适应对ROSC后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可
利用整数规划求解模糊关系方程的极小解,将具有max-min合成的模糊关系方程的极小解问题转化为0-1整数规划问题,从而得到模糊关系方程的一个极小解.并给出了算法及算例.
<正>引言我国工程咨询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工程咨询业逐渐步入规范阶段。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我国对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审批、核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