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朝向对典型固体可燃物着火特性及侧向火蔓延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czs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可燃物的热解着火过程决定了火灾的初始阶段,而火蔓延过程则决定了火灾的发展阶段。这两方面是火灾科学中的重点课题,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固体可燃物在受到外界辐射的作用下,温度将持续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将发生热解并释放出小分子热解气体。热解气体将不断从固体表面析出,并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预混可燃气体。当可燃气体浓度与温度达到临界条件时,气相化学反应放热量将不可逆转的超过对流散热量,局部气相温度发生跃升,从而产生了宏观上的着火现象。当固体可燃物的着火发生之后,由于火焰对燃烧区域表面的传热作用,表面热流和表面温度将迅速升高,从而产生更多的热解气体,继续参与到气相燃烧反应中,使得燃烧强度持续增加,直到燃料达到热平衡状态。火焰在对燃烧区域传输热量的同时,也会对未燃区域传输热量,使得未燃区域温度上升,热解过程加速,进一步产生更多的热解气体以维持燃烧过程。这在宏观上就表现为热解前锋位置的移动,即火焰发生蔓延。固体可燃物的着火与火蔓延本质上都与固体表面上方的热解气体流动相关。当固体表面朝向发生改变时,热解气体流场势必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着火与火蔓延行为发生变化。然而以往的研究者们对此关注不多,关于着火过程大多研究的是水平放置的材料,对于其他朝向下的材料着火研究较少。对于火蔓延过程,大多也是研究的水平、向上(包括倾斜向上)和向下(包括倾斜向下)情形,很少有学者研究过坡面上的侧向火蔓延过程。针对前人对此的研究不足,本文主要就热解着火过程和火蔓延过程两方面展开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热解着火方面,利用辐射加热锥,在不同辐射热流下测量三种放置形式下(受热面向上、垂直放置和受热面向下)泡桐木材的热解着火特性。实验证实了材料表面朝向会对热解着火过程产生影响。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木材的一维热解模型,并引入表面朝向对对流传热的影响作为边界条件,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考察材料的表面温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材料表面朝向主要通过对流传热和热解气体辐射阻碍作用两个方面来影响材料的热解着火过程。火蔓延方面,在可调角度的实验台上进行了PMMA板的侧向火蔓延过程的实验研究。通过结合对流传热主控假设,推导出侧向火蔓延的理论模型,并预测在材料宽度较小的情况下,侧向火蔓延速率会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宽度增加而略微减小,这一结论在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侧向火蔓延中的火焰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区长度与宽度和倾角正弦成幂指数关系,而火焰长度只与宽度成幂指数关系。另外,在拉萨和合肥均进行了倾斜PMMA板的燃烧行为实验,包括稳态燃烧和火蔓延两方面。文中建立了一个倾斜表面上的稳态燃烧速率预测模型,模型与实验结果均显示燃烧速率随压力和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在低压环境下,气相化学反应速率会对火蔓延速率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而学习策略是为获取语言知识和信息,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运用的步骤、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若能把学习策略运
本文主要进行了依替米贝合成工艺以及绿色Blaise反应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依替米贝是一种新型胆固醇选择性吸收抑制剂,由Schering-Plough公司和Merck公司联合开发,于2002年在德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上海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深化标准化改革促进标准化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上海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切实抓好
董泽芳等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适应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要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和社会四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一是进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京津冀协调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效推进了京津冀高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高校健美操体育赛事作为高校体育赛事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划时代的变革中也将产生新的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近些年来成为了图像识别领域的一大热点,CNN可以应用于物体识别、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CNN复杂度的提
文章关键的分析了电气体系在建设时的一些具体内容,分析了强弱电项目在安装时一些重要步骤等。
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简称PPS)滤料是控制燃煤电厂微细粒子(PM10、PM2.5)排放的首选滤料。但由于现场使用条件复杂,滤料较多提前失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造成了经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