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引发攻击行为的心理机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改变人们的认知功能和社会行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疼痛如何影响攻击行为。本研究基于情绪、认知和社会的视角探讨疼痛影响攻击行为的心理机制。本研究设计了四个行为学实验。实验采用辣椒素药膏引发生理疼痛,采用洋娃娃攻击任务和社会网络攻击任务测量被试的攻击水平。实验一发现,疼痛组的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二使用斯特鲁普(Stroop)任务和多源干扰任务来测量被试的执行控制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结果发现,疼痛组和对照组被试在两个任务的表现没有差异。实验一和实验二同时发现疼痛组的负性情绪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实验三进一步研究情绪在疼痛引发攻击行为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疼痛组的被试观看正性视频后的攻击水平显著低于观看中性视频。实验四研究疼痛对攻击行为的作用如何受社会评价影响。结果发现,疼痛组的被试接收正性的社会评价后,其攻击水平显著低于接收中性和负性的社会评价。而且疼痛组的被试比对照组的被试更喜欢正性的社会评价。这一系列实验表明,疼痛影响攻击行为的心理机制是:疼痛产生负性情绪,但是疼痛没有影响认知抑制能力。同时,疼痛引起攻击行为受社会情境调节。本研究发现正性的情绪和社会评价可以减少疼痛引起的攻击行为。这对于疼痛引起攻击行为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正>一、《阿金》的挑战《阿金》一文写于1934年12月21日。略而言之,鲁迅笔下的阿金只是上海弄堂里一个被外国主人雇佣,廉耻感稀薄——"好像颇有几个姘头",既善于嘻嘻哈哈调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侵袭性最强的恶性胶质瘤,属人类难治性和预后极差的肿瘤之一。尽管采用规范的标准化治疗,但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背景: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和术后的高复发风险,我国肾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患者术后风险的评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预
一、关于《阿金》以及“阿金”的研究1934年12月21日,鲁迅作《阿金》一文,并寄给《漫画生活》杂志。但该文没能在《漫画生活》上及时刊出,而是于一年多以后的1936年2月20日才
目的系统评价结直肠癌中’Twist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 VIP、WanFang Data和CBM,按照纳入和
绿色设计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设计理念,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机电类产品绿色设计的效率,以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的冲突解决原理为基础,结合绿色设计理论
"两线法"既可以从本质上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中的诸多问题,又可以直观地找到竖直平面内不脱轨类问题中的临界点,可以达到巧妙处理该类问题的目的.
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年老体弱及急诊手术患者较多,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
高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将来的工作是服务基层卫生第一线。新医改对基层卫生服务重新定义,指“公
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偶尔发现患者有内脏器官异位的情况,绝大多数患者脏器异位只是发育异常,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并无影响,也不会对疾病的诊治造成困扰。临床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