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光波段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放大器作为光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对传输过程中信号光的损耗进行补偿和放大,因此备受关注。本文采用2,6-双[4-二苯胺基苯基]-9,10-蒽醌材料,制备了掺杂蒽醌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可实现650 nm的信号光放大。与采用无机材料制备的光波导放大器相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器件尺寸小且易集成的特点,只需用廉价的LED激发即可获得在650nm处的光放大,对于聚合物光纤低损传输窗口的损耗补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铕离子的原子速率方程和光功率传输方程,对铕离子掺杂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性能进行了理论模拟,探索了掺杂浓度、泵浦光和信号光吸收发射截面、信号光和泵浦光重叠积分因子等参数对增益数值的影响。2、研究了2,6-双[4-二苯胺基苯基]-9,10-蒽醌粉末材料的吸收、发射性能,发现材料在400 nm-500 nm波长范围内有较强的连续吸收带,在405 nm泵浦光激发下,观测到材料的发光中心在650nm处,荧光半高宽约为100nm,此发射是由2,6-双[4-二苯胺基苯基]-9,10-蒽醌分子内蒽醌分子和三苯胺之间的电荷转移引起的能量变化而造成的,建立了材料的基态、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态能级之间的跃迁关系,研究了材料在吸收和发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3、分别制备了掺杂2,6-双[4-二苯胺基苯基]-9,10-蒽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SU-8有机薄膜,测试了薄膜的吸收、发射性能,对比了薄膜分别在405 nm氙灯、激光和LED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发现在不同光源泵浦光作用下,掺杂蒽醌的聚合物薄膜在550nm-700nm波段均有较强荧光发射峰,并进行了表征实验,成膜性良好。4、研究了器件工艺制备条件,分别以掺杂2,6-双[4-二苯胺基苯基]-9,10-蒽醌的PMMA和SU-8聚合物为芯层,制备了光波导放大器,搭建了 405 nm LED顶泵浦下的增益测试平台,对于截面尺寸为6 μm×6 μm的掺杂蒽醌聚合物PMMA光波导放大器,和截面尺寸为50 μm×6μm的掺杂蒽醌聚合物SU-8光波导放大器,在650 nm波长处分别获得了 5.3 dB/cm和4.3 dB/cm的信号光增益。
其他文献
由于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特点,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储能设备而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电极材料对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类电极材料相继被用于超级电容器。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聚合前驱体设计已被广泛用来构筑高性能碳材料,因为它不仅可以将杂原子引入碳骨架中,而且具有调节碳材料孔隙结构的能力。另外,在聚合物网络中存在多个官能团,其
背景: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消化道肿瘤,以起病隐匿、进展快、转移早、耐药性强、预后差而闻名。脂质代谢异常是促进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脂质代谢途径寻找促进胰腺癌肿瘤细胞凋亡、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分子靶点,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对治疗胰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抑制SCD1可以通过提高内源性神经酰胺水平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然而SCD1及相关神经酰胺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规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高需求及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病害频发、养殖环境恶化、抗生素或化学药剂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益生菌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抑制有害病原、提升动物免疫力、减轻应激反应及净化水质等作用,在水产动物养殖上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论文中分离自健康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肠道的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
由于生长环境的特异性,海洋放线菌具有生产结构和活性新颖的天然产物的巨大潜力。但大部分海洋放线菌的这种潜力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是沉默的,非常不利于海洋活性天然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放线菌基因组特征,要激活某种天然物的生产能力就必须激活合成该天然物的次级代谢基因簇,因此如何激活目标基因簇是海洋活性天然物开发利用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放线菌底盘细胞对沉默基因簇进行异源表达是激活沉默基因簇的有效方法之一
Ⅱ型髓系细胞受体(Trigg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 2,TREM2)是一类选择性表达于小胶质细胞表面的单次跨膜受体,其突变体R47H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风险。TREM2经金属蛋白酶ADAM10/17水解切割后,产生可溶形式的TREM2蛋白(soluble TREM2,sTREM2)并释放到细
随着深度学习的蓬勃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常用的在可见光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超越人类,发展到了一个饱和期。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人脸识别的技术问题已经被全部解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脸识别技术仍然面对许多挑战,例如在光线不理想的区域,大部分设备采用近红外摄像头进行人脸图像的采集,但同时现存的人脸库基本都为可见光领域的图像。因此,引入了 NIR-VIS跨模态人脸识别的问
近年来,氮化镓(GaN)基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态光源,具有低功耗,长寿命,高发光效率等优点,在汽车照明、显示背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GaN基LED器件的外延当中。但GaN基LED及其图形化外延衬底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蓝宝石衬底散热性能差,与GaN之间有较大的晶格失配,严重影响了 GaN材料的晶体质量以及传统正装LED的散热特性;2)
金纳米粒子(Au NPs)因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催化领域,但由于其表面能高、容易团聚、不易保存,因此用于负载和稳定纳米金的载体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带有特殊功能基团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不仅可以有效稳定纳米金,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甚至多功能化的催化效果。例如香豆素衍生物是一类常用的光响应单体,在紫外光照下可发生可逆的交联/解交联反应,故而常被镶嵌于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侧链,用于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后的光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抗生素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废水成为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光催化技术能够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同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畜禽养殖废水中抗生素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以四环素为代表,制备复合光催化剂TiO2@g-C3N4,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实现固定化,使其在高效降解四环素的同时易于分离回收。首先,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具有特殊核-壳结构(壳层厚度约
由于光子能量低,无损传感等优势,太赫兹检测技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传统技术相比,它可以在有或没有样品预处理步骤的情况下直接穿透样品,这使得其在快速检测领域中有着很强的优越性。此外,它的频谱范围极宽,覆盖了各种复杂分子的转动和共振频率,在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太赫兹源和太赫兹探测技术的局限性,太赫兹检测的低灵敏度以及化学和生物分子在太赫兹波段中现有信息很少,对太赫兹分子检测提出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