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月18日报道: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的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三峡水库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大约10万人将因此面临搬迁,搬迁今年就要启动。可见对三峡库区对其所在环境的影响之大,对它的关注与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与任务。而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重庆段库区覆盖了大部分库区范围,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以及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的必要性。以前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做过评估,但都只是采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选取一个区县做进行研究,难免就存在着选取的代表性区域太少和研究方法太单一,从而不一定能更真实全面的反应全库区情况的问题。所以,本文以2008年为研究年限选取重庆三峡库区的8个重点库区区县为研究对象,先后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最后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的地区特色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更好的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经过计算与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得出仅8个重点库区区县出现的生态赤字面积已经接近1/4的库区面积。仅从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来看,耕地生态足迹和草地生态足迹所占比例都相对较高,而化石能源用地足迹在各个区县相差较大;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来看,耕地生态承载力和林地生态承载力在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占主要地位;从生态盈亏来看,只有林地生态足迹在各个区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盈余(除去万州区)而其他类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都出现了赤字。分析各个区县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得出的结论为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县万元GDP足迹较大。(2)运用能值生态足迹分析8个重点库区区县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且不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还是生态赤字数值均大于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值。(3)在运用模型过程中发现: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着数据易于收集、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纵横向比较简单直观清晰等优点,同时存在着均衡因子与转化因子不易于确定,数据不稳定等缺点,且只考虑了人类生态体系中的物质流部分。而能值生态足迹的优缺点刚好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反。但是二者的计算结果趋势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建议在评价某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时可以将两种模型相结合,使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且可以提出针对性措施。(4)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结果充分证明重庆市三峡库区的发展确实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可以通过把库区人口向渝西经济区和成渝线转移、“因地制宜,适地适林适草”、坡改梯防治耕地水土流失、建立长效的库区环境参测体系等有区域代表性的措施来有针对性的提高生态承载力,使区域发展更加合理化、环保化、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