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潜能与道德的关系:关联模式与心理机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和道德都是推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创造性在道德领域的应用有利于社会福祉;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带来的道德难题需要依靠创造性去解决。这样看来,二者的结合总是充满希望的。然而,由于创造性与“非传统的”“打破规则的”相关联,而道德与“传统的”“遵守规则的”相关联,二者之间似乎又存在着矛盾。那么,创造性和道德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综观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可以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尚难以令人满意。这表现为:(1)不同学者对此所持观点不尽相同,乃至存在矛盾;(2)理论推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存在冲突;(3)影响二者关系的心理机制尚不清楚。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选用创造性潜能这一成熟指标代表个体创造力,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考察创造性潜能和道德之间的关联模式与心理机制,以试图回答以下四个科学问题:(1)创造性潜能与道德推理之间的关系模式是怎样的?(2)创造性潜能是否有助于一般道德问题解决?哪些因素影响了二者关系?(3)面对更为复杂的道德两难问题解决,创造性潜能是否更能发挥助推作用?哪些机制作用于二者关系?(4)创造性潜能与道德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受何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包含四个部分六项具体研究:第一部分旨在考察创造性潜能、创造性行为与道德推理之间的关系。研究1要求被试完成两项创造性潜能测验,即非常规用途任务(AUT)、现实情境问题解决任务;两个创造性行为测验,即创造性活动和成就测验(ICAA)、恶意创造行为测验(MCBS);一项道德推理测验,即确定问题测验第二版,指标包括个人利益图式、维持规范图式、后习俗图式和N2分数(指个体偏好后习俗图式和拒绝个人利益图式的程度)。结果表明,创造性潜能与道德推理的维持规范图式呈负相关,与后习俗图式、N2分数呈正相关;相比之下,创造性行为与道德推理各图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这说明,创造性潜能高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更多地考虑公平公正及互惠原则,更倾向于做出最佳道德选择。第二、三部分研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创造性潜能是否有助于个体生成更佳的道德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部分包括2项研究,旨在考察创造性潜能和一般道德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辩护的中介作用和共情的调节作用。其中,研究2a要求被试完成AUT、道德辩护、善意和恶意问题解决任务。研究2b要求被试完成Runco观念行为问卷(RIB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善意和恶意问题解决任务。结果表明,创造性潜能与善意/恶意问题解决方案(简称善意/恶意方案)的个数、新颖性呈正相关。此外,研究2a发现道德辩护在创造性潜能和善意方案的个数、恶意方案的个数、有效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2b发现共情在创造性潜能和善意/恶意问题解决之间起调节作用:(1)在低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正向预测善意方案的有效性;在高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在高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负向预测恶意方案的恶意性;在低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第三部分包括2项研究,旨在考察创造性潜能和道德两难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取向的中介作用和共情的调节作用。两项研究要求被试完成AUT、RIBS、道德取向测验(仅研究3a)、IRI-C(仅研究3b)以及道德、社会和个人两难问题解决任务。结果表明,创造性潜能与道德/社会两难问题解决方案(简称道德/社会两难)的新颖性、有效性、有效且道德的个数(简称个数)呈正相关,与个人两难问题解决方案的新颖性呈正相关。此外,研究3a发现道德公正在创造性潜能和道德两难的有效性之间起中介作用;道德关怀在创造性潜能和社会两难的有效性、个数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3b发现共情在创造性潜能和道德/社会两难问题解决之间起调节作用:低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正向预测道德/社会两难的有效性、个数;在高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前三部分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潜能与更高水平的道德推理相关联,有助于一般道德/道德两难问题解决。第四部分试图将创造性潜能与道德的关系扩展至道德行为层面。研究4要求被试完成RIBS后,阅读捐款材料并依次完成状态共情(包括状态情绪和状态认知共情)、捐赠意愿、真实捐赠金额,最后完成基于捐款材料的善意问题解决任务。结果表明,状态共情在创造性潜能和善意问题解决之间起调节作用,关系模式同研究2b中的结果;创造性潜能和道德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状态认知共情在创造性潜能和道德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低状态认知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正向预测捐赠意愿、捐赠行为;在高状态认知共情水平下,创造性潜能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综合六项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创造性潜能与更高水平的道德推理相关联;相比之下,创造性行为(即ICAA、MCBS)与道德推理没有直接关联。(2)创造性潜能有助于道德问题解决(包括善意、恶意、道德两难、社会两难和个人两难问题解决)。(3)创造性潜能通过更高水平的道德辩护促进善意和恶意问题解决。(4)创造性潜能通过更低的道德公正促进道德两难问题解决,通过更高的道德关怀促进社会两难问题解决。(5)共情在创造性潜能和道德问题解决之间起调节作用:相较于高共情个体,低共情个体的创造性潜能有助于善意、道德两难、社会两难问题解决;相较于低共情个体,高共情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不利于恶意问题解决。(6)状态认知共情在创造性潜能和道德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高状态认知共情个体,低状态认知共情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促进道德行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初步揭示了创造性潜能与道德推理、道德问题解决、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内在机制,从而扩展了创造性与道德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本研究发现创造性潜能不仅有助于道德推理和道德问题解决,还能弥补因共情不足而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相关结论有助于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些新策略,例如通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来增强其道德推理和道德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共情干预来发挥创造性潜能在道德问题解决、道德行为中的积极作用,等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双减"的意见》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学校要抓住"双减"机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佛山市中小学结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等文件,早在1998年将舞龙舞狮引进校园,摸索出一系列龙狮进校园的路径和模式。研究目的:实施"双减"后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用灵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生活形态和人物性格,对当时俄国所存在的妇女、社会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引起后世的反思。通过研读,能够让读者很好地体会俄国现实主义中的典型女性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激励着新时代的女性追求自我解放,实现自我价值。
臭氧氧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污泥减量技术, 但臭氧处理会导致污泥脱水性能恶化, 影响后续处理处置, 需要其他技术或手段的辅助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以市政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 采用 FeOOH、Fe2O3、TiO2、MnO2、Al2O3粉、Al2O3球、果壳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质炭、煤质炭、铜丝等 11 种非均相催化剂开展污泥的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实验, 研究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不断升温,中拉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拉美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产品出口地。由于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对基建设备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许多中国的重卡和机械设备企业纷纷抓住机遇,进军拉美市场。作为拉美经济大国,墨西哥市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和完善。借着墨西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的春风,许多中国重卡和机
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或根据客观需要,为解决本班某一重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由班集体全体成员参加的班级会议。作为活动育人的重要方式,班会具有以下特点:集体教育、因材施教、计划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更好地开展班会,实现班会的教育意义和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开发与班会有关的课程资源,做好特色品牌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和评价方式,实现家校社协同
教师内卷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职称评聘过度竞争,教师教学投入不断增加而没有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身心疲惫、内生动力不足,教师职业倦怠以及教育实践逐渐程序化。究其原因,与教师自身身份认同危机显现、科层制管理集权控制、教师文化隐形奴役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管理理念等应对建议,以期规避教师内卷现象,助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肌少症有多种病因,尿毒症毒素是其病因之一,且是CKD肌少症有别于其他肌少症的因素。对尿毒症毒素影响肌少症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一方面了解其发病机制,另一方面为CKD肌少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侧重对尿毒症毒素与CKD肌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试图阐述从毒素清除方面治疗CKD肌少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发现治疗CKD肌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及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1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60岁以上LSS患者73例,其中35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38例采用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关于学校仪式的研究开始呈现出日常化、精致化、微观化的趋势,日常仪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学者的视野中。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仪式无所处不在,儿童在仪式中通过各种表达意义的符号进行社会互动。通过重点观察学校日常生活中儿童团体的日常仪式,探究儿童主题的行动逻辑及情感体验,展现个体如何实现自我呈现,实现与他人、与社会的交流,使其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