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岩的构造属性探讨 ——以青海省多禾茂碳酸岩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岩是世界上较稀少的火成岩,本论文主要从野外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岩浆起源成因与构造环境等方面对国内外所发现的碳酸岩进行总结,并以青海省多禾茂地区出露的碳酸岩为例。多禾茂地区的碳酸岩与区内出露的无明显受到地壳混染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密切共生,碳酸岩在地质特征上主要呈“岩床状”与红层互层或者呈“环状”侵入于红层中,岩性主要为白云石碳酸岩、白云石碳酸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白云石碳酸质熔结凝灰岩、白云石碳酸质角砾凝灰岩、白云石碳酸质凝灰岩以及碳酸质熔积岩等。全岩化学成分具有高Mg#、高CaO以及低碱(Na2O+K2O)的特征,在CaO-MgO-(FeO+Fe2O3+MnO)投图上显示碳酸岩有镁质碳酸岩和钙质碳酸岩两种。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U相对富集,含量较高,而高场强元素Nb、Ti、P相对亏损,含量较低,Sr、Ba的含量变化大。稀土总量低(TREE=4.83×10-6~85.3×10-6),7件样品中有6件表现出具弱的铕负异常(δEu=0.72~0.91)和弱的铈负异常(δCe=0.81~0.99),轻重稀土分离不强((La/Yb)N=1.12~12.76)。在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上,高Mg#值具幔源碳酸岩特点,低稀土总量具壳源碳酸岩特点,表明多禾茂地区碳酸岩岩浆源区具有幔源和壳源混合的特点。碳酸岩和玄武岩的捕获锆石基本都为岩浆型锆石,两者的LA-ICP-MS U-Pb锆石测年谐和曲线得出加权年龄值均在230~245Ma之间,这代表了研究区内晚三叠世的花岗岩岩浆事件。玄武岩样品中有一颗岩浆型锆石的测年数据为66±1Ma,玄武岩样品的40Ar-39Ar测年实验结果为83~98Ma,并且研究区内从晚三叠世花岗岩岩浆事件发生以来还没有明显的岩浆事件,从而表明碳酸岩与玄武岩的时代为晚白垩世。区内玄武岩与碳酸岩的测年数据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晚侏罗世开始闭合直至早白垩世完全闭合时代吻合,多禾茂地区在其弧后处于伸展拉张状态,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岩石圈由于伸展减薄,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上升到相对低压环境时发生硅酸盐—碳酸盐岩浆的不混溶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释放的大量热量驱使地壳中的碳酸盐岩地层发生熔融或局部熔融形成壳源碳酸岩岩浆并与不混溶的幔源碳酸岩岩浆混合,随后侵入地层或喷出地表形成了野外所观察到的碳酸岩。
其他文献
乌石凹陷是北部湾盆地的次级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的中部坳陷的西北部,钻井共30余口,主要含油层位为流沙港组二段。目前计算探明储量近4000万方,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然而,在沉积微相类型、展布及演化规律;砂体展布特征、砂体分布范围等问题上,并没有较为精细的研究,使得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受到阻碍。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识别沉积相类型基础上,对砂体展布范围及其精细展布规律进
朱诺地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西段,区内矿床类型多样,发育朱诺大型斑岩型Cu矿床、唐格矽卡岩型Cu-Pb-Zn矿床、落布岗木热液脉型的Pb-Zn矿床。区内地质矿产工作程度总体仍较低,目前仅对少数矿区开展了详查、普查或预查评价工作。本文通过2005年至今的野外地质填图、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等方法,重点研究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北部地区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因此系统开展北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研究,精细解剖典型油藏,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相应的滚动勘探有利区和扩边方向对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以蠡县斜坡北区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质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已知油藏资料,以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研究区
永定河作为北京市的“母亲河”,由于污染严重,1997年被迫退出了北京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200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中指出“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是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因此永定河上游水系的环境质量状况值得关注。本研究以永定河上游水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上游主要干/支流及册田水库和官厅水库的水体、悬浮物、沉积
论文以“山西五台—恒山地区铁矿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课题项目为依托,选取代县初峪沟、羊角沟等典型铁矿床工作区为研究对象,以板块构造理论、活动论理论及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对比方法,以地表构造和钻孔岩心构造岩分带研究为主线,结合成矿年代学研究,以岩性地质填图为基础,运用构造—岩石—地层对比划分,建立区域构造—岩石—地层格架,进行构造变形分析,进而总结褶皱、断裂构造带的发展演化规
学位
比较多的研究者认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峰期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0-110Ma),构造变形表现为以变质核杂岩为代表的伸展变形。但是,也有研究揭示,在华北北部直至白垩纪中晚期仍然存在强烈的收缩构造变形。由于已经发现和研究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发育区域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对产生克拉通破坏峰期重要构造形迹的古应力状态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截至目前,有关克拉通破坏峰期的古构造应力场特征尚不明了。本文选择了位于华北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以来进入强烈的构造活跃阶段,表现为大规模岩浆活动,并伴随着成矿作用的爆发,形成了各种金属矿床。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部山西断隆武安凹陷区,东邻太行山断裂带。本论文在详细的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对洪山斑岩型铜矿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洪山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岩体为含矿正长斑岩,具有铜矿化,已控制二个工业矿体。矿体最大厚度7.22米,工程控制最大长度约40米,矿体铜品位一般在0.2%~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侵蚀地貌,分布于极端干旱或部分干旱区。它以新近纪或第四纪形成的未完全固结的河湖相沉积物为基础,经构造抬升作用和风力、流水、重力等作用而形成的垄岗状、塔柱状为主的地貌。本文以位于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发育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雅丹体进行野外实测、采样,并采取粒度、磁化率等多种分析手段,综合探讨研究区雅丹地貌的物质组成、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等,以期加深雅丹地貌的研究程度,同时,该结果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比例尺遥感地质调查的需求,传统的基于Aster、ETM+等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地质研究已难以满足当前精细化遥感找矿应用的要求。WorldView-2影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数据源,它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它对于解译细小控矿要素等遥感找矿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论文以个旧东区为例,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使用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