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农耕历史,长久以来农业生产多数依靠的是传统农业耕作技术。随着现代化机械和化肥的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融入了现代化痕迹,所带来的却是土壤微观结构的破坏,很多土地的原有有机质已经消耗殆尽,这样的情况给我国的农业持续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在各地开展了农业生产技术改革以及新技术推广工作,通过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来改善我国土地耕作模式,借助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化。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的大省,吉林省有着资源优势,但是在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耕作技术的影响下,吉林省的“黑土”已经逐步退化,原有的肥沃的黑土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在国家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倡议和推广政策后,吉林省也在此方面重点开展了推广和扶持工作,经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和示范区建设,目前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工作已经初具规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省范围内已经建立数百个示范区,并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区中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实际的推广中,新技术和新模式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中吉林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毕竟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状态、农民的思想意识、农业经营模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也不断有新问题涌现。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针对现有的推广状况进行分析,对吉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成绩进行总结,对新技术在推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进行验证,致力解决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梳理了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毕竟新技术研发、推广必须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技术试验、政府扶持、政府政策、推广措施、意识改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次研究就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梳理结果显示在技术适应性、政策适应性以及农民认识上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今后的技术推广。针对问题,本次研究首先从效益评价入手,以榆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为例,分析其在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所具备的突出效益价值,说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突出的价值。随后,对推行中影响政策实施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了政策因素和农民因素,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了农民行为习惯对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发现关键要素为后期推广措施改进提供帮助。最后,针对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经验和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实施对策和建议,主要明确政府层面、农民层面、市场层面的相关措施强化,为进一步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吉林省的实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