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种群间纤维性状与分子标记的遗传变异与相关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北五个地区的白桦天然种群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对木材的纤维形态性状(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的变异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ISSR、RAPD分子标记对五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首次对白桦纤维形态性状与DNA分子标记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1)白桦天然种群成熟材(18-31年生)的木材纤维长度在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纤维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显著,帽儿山种群的纤维形态性状最好,汪清最差;五个种群的纤维性状均达到造纸的要求。 (2)利用11个ISSR引物对5个种群100个单株(每种群20个单株)进行PCR扩增,共得到85个位点,多态位点有68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0%;利用11个RAPD引物对上述材料的PCR扩增得到78个位点,多态位点有72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2.31%。两种标记结果均表明: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为辽宁新宾种群,其次是帽儿山和汪清,而塔河和金山屯最低;采用Shannon指数估算5个白桦种群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遗传变异最高的是新宾群体,最低的是大小兴安岭的塔河和金山屯种群。ISSR标记的AMOVA分析表明白桦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82%;RAPD标记的AMOVA分析表明白桦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2.94%,两种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都表明白桦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 (3)根据木材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对5个白桦种群进行聚类,在居群水平上主要分为两大居群,即汪清和新宾居群,帽儿山、金山屯和塔河居群。对5个白桦种群遗传多态性的ISSR标记的聚类分析与木材纤维性状的聚类相似,首先是新宾与汪清种群聚为一类,然后与帽儿山、塔河、金山屯群体相聚。而RAPD标记的聚类结果是帽儿山和汪清种群相聚,塔河和金山屯种群相聚,最后四个种群与新宾种群相聚。 (4)在纤维形态性状与DNA分子标记的相关分析中,得到与纤维长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11个,其中成正相关的标记7个,负相关的标记为4个,相关系数最大的标记为OPA09-1(0.283)、OPX15-2(-0.286);与纤维宽度相关的分子标记有8个,呈正相关的标记有4个,呈负相关的标记有4个,相关系数最大的标记为OPN08-4(0.368)、OPX15-5(-0.257)。与纤维长宽比相关的分子标记共有11个,呈正相关的标记有6个,呈负相关的标记有7个,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相关水平。
其他文献
在识别飞机空间姿态的基础上,根据局部图象跟踪过程中导引头测量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目标瞄准点参数,有利于对目标易损部位的精确打击。本文以制导引信一体化为背景,利用
认知无线电技术自提出以来,被认为是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从而得到世界各地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青睐,并得以蓬勃发展。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在非授权频段,利用频谱
在ad hoc网络中,对网络性能的分析往往简化成一个单链拓扑下的端到端网络的分析。流水线模型即是在单链拓扑情况,基于路径时钟节拍对端到端的数据进行理想的调度,以达到最大
由于无线网络接入的便利性,现在人们十分偏爱无线通信,激发了无线业务的不断增长,而频谱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瓶颈。频谱共享系统是一种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
本文以山东省桓台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理论探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模型分析对其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调控对策。主要结果如下:①通过分析
与有线通信相比较,无线通信的传输环境比较恶劣。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播需要不仅要经过频域、时域上的衰落,而且还要经过空域上的衰落。采用分集技术来能够有效地克服衰落效应,从
本文以低轨卫星上行突发DS-CDMA信号接收为主要对象,针对其中的PN码同步技术,重点研究了基于信号插值的内插滤波器的设计。   对于全数字接收机而言,AD采样大多采用与数据无
学位
Bar基因是从土壤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 hygroscopicus)中分离出来的,它编码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hosphinithricin acetlyltransferase, PAT),对草丁膦有很高的专一性,转Bar基因小麦具有抗除草剂的作用。根际是微生物发育的一个特殊生境,不同植物甚至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其根系分泌物都会不同,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系分泌物
随着RFID技术在社会众多领域内的大规模应用,其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公共安全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RFID是一种对目标进行非接触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R-DTI)技术是目前能够无创的研究人脑纤维的唯一手段。DTI技术通过探测水分子的弥散特性,可以全面的描述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