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动力系统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智能自动化研究中的有效工具,当前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记忆存储、最优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进行深入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本文主要考虑递归神经网络和忆阻神经网络。忆阻神经网络是将传统递归神经网络的电阻替换为忆阻而形成的,可以看作是递归神经网络的一个升级版。在诸多应用中,忆阻神经网络也展现出比传统递归神经网络更多的优势。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神经动力系统的稳定性、镇定和同步控制问题等。稳定是神经动力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础。镇定是与稳定密切相关的控制问题。对某些神经模型参数,如果网络展现出震荡或混沌等不稳定行为,那么往往需要设计恰当的控制器去镇定所研究的网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镇定也常用于实现更好的系统性能或较快的收敛速度等预期目标。此外,神经动力系统的混沌同步在安全通信、图像加密等方面应用广泛。本质上,同步控制可以看作是对相关误差系统的镇定。
  总体而言,本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针对时滞神经动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别提出了柔性终端法和多积分法,并建立相关的稳定性判据;后一部分主要探讨神经动力系统的控制综合,分别设计了几种有效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例如基于时变切换控制增益的采样控制器和基于域分割的间歇式控制器。本文的主要创新概述如下:
  (1)针对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问题,提出了柔性终端法。基于凸组合原理,该方法实现了时滞固定区间到柔性区间的转化。在柔性终端法的基础上,原创性地构造了一类具有柔性时滞积分区间的李雅普诺夫泛函(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s,LKFs)。在柔性终端法的指引下,针对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分别通过Wirtinger不等式和自由权矩阵法建立相应的稳定判据。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柔性终端法在降低稳定判据保守性的同时,不会带来额外的决策变量。
  (2)针对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问题,基于多积分法,建立了具有分层性质的稳定性判据。首次在理论上证明了LKFs中积分的重数和稳定判据的保守性之间的反比关系,为多积分法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基于传统的Wirtingter不等式,首次建立了Wirtingter多重积分不等式,提高了对多积分型LKFs的导数上界估计的精确性。随后,针对时变时滞递归神经网络建立时滞依赖的稳定判据。
  (3)针对具有饱和执行器的递归神经网络的事件触发控制,构造了基于切换方法的事件触发机制。该触发机制可以看作是非周期采样和连续事件触发之间的切换。相应地,本文还设计了具有时变切换控制增益的控制器。控制增益由一个指数衰减项和两个常增益矩阵构成。当非周期采样和连续事件触发条件发生切换时,两个常增益矩阵也要求发生相应的切换。通过构造切换LKFs,得到保证闭环系统局部指数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判据。引入的指数衰减项和切换增益都有助于提高LMIs判据的可行域,进而可以增大可行初值域、事件触发控制中的触发阈值、以及传感器的平均等待时间。
  (4)针对忆阻神经网络的饱和镇定控制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鲁棒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定义一类逻辑切换函数,将忆阻神经网络转换为一种易处理的模式。根据此模型,通过鲁棒分析法对忆阻神经网络的连接权进行处理。该方法兼顾了镇定判据的保守性和计算复杂性。同时,设计一种带有指数衰减项的饱和采样数据控制器。借助广义的扇区条件,建立保证闭环系统局部指数稳定性的LMIs条件。此外,还通过三个优化问题来求解控制增益,旨在增大采样区间、增大可行初值域、以及减小执行器的大小。
  (5)针对忆阻神经网络的滞后准同步控制问题,首次探讨了连接权切换跳变不匹配的问题。根据忆阻连接权状态依赖的切换规律,建立提取切换跳变信息的有效方法,通过周期间歇式控制实现了忆阻神经网络的滞后准同步控制。理论分析表明,同步误差界限与切换跳变密切相关。最终,给出控制器设计程序使得主从系统的同步误差可以收敛到一个设定的域内。
  (6)针对时滞忆阻神经网络的准同步控制问题,提出基于域分割的间歇式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非负实域的三个子域和一个正定辅助函数进行刻画。三个子域和辅助函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决定了是否对从系统施加控制输入。根据所提方法,建立若干简明的同步判据和相应的复合设计程序使得同步误差可以收敛到一个预定的界限。所提间歇式控制方法也被应用在事件触发控制中,并设计一种间歇式事件触发机制来研究忆阻神经网络的准同步问题。这种触发机制因不考虑间歇期内的事件,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采样数量。
其他文献
连续波泥浆脉冲传输技术是随钻数据泥浆脉冲传输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为抑制复杂噪声干扰,保障可靠、高速传输,井下连续波脉冲器需产生高度相似正弦式原始压力波形,因此其转阀结构设计尤为重要。考虑到振荡剪切阀较之于旋转阀具有不易堵塞、波形调制方便等优点,在充分考虑电机加速-匀速-减速的运动特性下,本文对振荡剪切阀端面结构与转子非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可现场应用的转阀形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定了
学位
加热炉生产过程的操作优化是通过优化设定加热炉的各段温度,使板坯温度符合轧制要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氧化烧损,以提高加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热炉作为钢铁工业的重要设备,研究其生产过程操作优化不仅有利于丰富钢铁生产过程优化理论,对于提高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与节能水平也有重要实际意义。  针对加热炉生产过程操作优化(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Furnace Process
学位
连铸坯表面温度是优化拉坯速度和判断液相穴深度的关键参数,同时还可为二冷配水系统的闭环控制提供反馈信号,这对提高铸坯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单光谱及三光谱CCD铸坯表面测温仪能够通过在线重构算法解决氧化铁皮带来的测温波动,稳定性可达±5℃。但测温仪需要预先设定发射率或假定被测目标为灰体辐射,不能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多光谱测温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发射率的不确定性对测温结果的影响。然而,将其
基于模间干涉原理的光纤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灵活、易于制备、成本低廉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光纤传感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巨大应用潜力。模间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光纤内传导的模式间干涉对外界变化的敏感而实现传感的,随着对传感器特性的深入研究,模间干涉型传感器目前主要面临着检测精度低、解调方法可靠性差、温度交叉敏感问题等。本文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基于模间干涉原理的光纤传感技术开展的
磁场检测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军事,工业和电力系统传送等领域。与传统的电磁传感器相比,光纤磁场传感器由于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光子晶体光纤因其灵活的空气孔结构而具备很多独特的光学特性,也使其易于通过与敏感材料的结合实现传感的目的。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介质,它有许多磁光特性,如双折射特性、法拉第效应、场透射特性和可调折射率特性等,近年来,基于磁流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通过传统的基于机理建模的方法得到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也越加困难,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此外,许多工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均能产生大量的离线和在线输入、输出数据,这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利用数据取代机理模型,直接设计相应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对于无故障的线性或仿射非线性系统,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技术,可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无需系统矩阵、系统动态
切换系统作为一类重要的混杂系统,可以描述许多实际的复杂系统,一般由有限数量的子系统和控制这些子系统切换的切换信号构成。由于切换系统在通讯、化工、电力、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关于切换系统的稳定、镇定、观测、滤波和降阶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建立在控制器模态与系统模态完全保持同步的条件下,这在实际系统中是难以实现的。控制器模态与系统模态出现异步的情况称为异步现象,当切换系统系
学位
能源作为国家维系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采和应用的先决条件是能源的运输。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资源消耗少、建设周期短、安全可靠性高、利于环保等优点。管道运输业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然而管道在长年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腐蚀、磨损等问题,进而破坏管道原有结构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若不及时发现并修理,极可能在高压高温的工作环境下,演变成为管道穿孔或破裂,导致输送的能源发生
学位
磁感应断层成像(MagneticInductionTomography,缩写为MIT)是一种新兴的电磁特性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在外加交流激励磁场的作用下,目标导体会因电磁感应作用而产生涡流,当目标导体发生变化时,涡流的强度和分布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检测线圈的信号,再利用合适的图像重构算法重建出目标导体内部结构的分布图。MIT技术具有无辐射、非侵入、非接触以及能实现实时图像监护等优点,因此
学位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最优控制越来越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方法由于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其难以应用普及。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求解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一种结合强化学习机制的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被提出,该方法依托强化学习的理念构建了评价-执行框架,利用函数近似结构来逼近动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