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概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理论前沿。本文以生态承载力为贯穿整个论文的主线,以城市为切入点,从人类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属性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两个方面,系统地探讨和阐释了生态承载力K值影响因素的特征机理和调控机制,提出了解决生态承载力估算难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深圳为案例构建了可为决策服务的、可动态模拟的城市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估算了基于生态城市目标的深圳城市生态承载力,为深圳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对策。
本文由理论探索、方法研究和案例分析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在理论探索方面,本文在总结生态承载力起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吸纳了生态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生态承载力研究目前存在的三个关键问题及其原因,指出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人类文化因素具有两面性的特点,人类不仅是简单的施压者,也是承载力的共同创造者,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有限与无限、动态与静态、局部与整体等二象性特点,人类生态承载力调控应以调整人类自身发展理念和行为方式为主。
在方法研究方面,本文认为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弹性阈值,在目前科学知识水平下还难以被精确客观地估算,需要采用不同于自然生物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充分考虑科技进步等人类文化因素的影响,重视城市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观地确定生态承载力约束目标是城市生态承载力定量估算和实现可操作性的关键。根据以上原则本文提出了可为决策服务的城市生态承载力估算的程序和步骤、阈值判断标准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在案例研究方面,本文分析了案例城市深圳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建立起基于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的深圳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估算了深圳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的深圳适宜人居规模应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经济发展速率应控制在每年12%以下。最后,根据以上承载力控制目标,本文提出深圳生态承载力调控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