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那河绿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反映,该变化导致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LUCC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干旱区,土地利用主要集中在以天然径流为依托的绿洲内,并具有独特性、复杂性等特点。目前干旱区LUCC及驱动力研究处于相对薄弱状态,本文以地处位于典型干旱区的迪那河绿洲作为研究区,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3S技术对迪那河绿洲1992-2011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特点以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1年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一直上升。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由13.28%上升到34.27%,建筑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由3.18%上升到15.89%,其中草地、林地,水域地、未利用地面积都伴随着耕地、建筑用地增加而减少。从减少的面积来看草地面积最多,减少面积为135.01Km2,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由25.41%下降到4.39%。(2)1992~2011年,迪那河绿洲土地类型之间的时空转移十分明显。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和水域地向耕地转变,水域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向耕地转变,其中草地转为耕地的面积最大。林地、草地、水域地都向耕地、建筑用地、未利用转移,所以林地、草地、水域地面积都在减少。(3)1992~2011年,迪那河绿洲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06%、1.97%、2.88%。经历增加-减少-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迪那河绿洲1992年、2000年、2006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分别为174.82、176.77、203.69、225.31。这表明迪那河绿洲土地利用程度正处于中等发展阶段,该结论与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4)迪那河绿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驱动力。根据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水资源的匮乏、气候环境的恶劣、独特的地质地貌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有一定的约束。②.以耕地为突破口,根据利用主成分方法对迪那河绿洲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可得知:人口、经济规模、交通发展、技术水平是迪那河绿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最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力。(5)利用ARCGIS10.0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STATISTICA软件多元统计功能模块对迪那河绿洲的耕地驱动机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1年耕地未变化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2.7%、91.7%、0%;发生变化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5.2%、91.9%、100%;正确率的总百分比分别为94%、91.3%、50.4%。得出简单的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不一定适合模拟预测模型。
其他文献
古代雅典拥有数量众多的奴隶,他们普遍存在于雅典城邦之中。作为雅典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阶层,研究雅典奴隶的文化生活对更全面地认识古代雅典城邦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了解中年脑卒中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01名中年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人急性期、恢复期心理需求、
为解决教室环境品质智能控制和建筑能耗与舒适性相矛盾的问题,采用多代理控制架构,给出了小学教室的智能控制系统框架,同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能耗和舒适性矛盾的
目的:研究对住在ICU的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联合囊上吸引术的老年危重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老年危重患者,按
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经历了从"扁"到"圆",从模式化到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有力反抗,抨击了白人和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尤其黑人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通心络胶囊具有血液、血管、心脏三重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治
<正>一个人的最好的能力就是写作能力,它是一个人一生的标志。写作是"实践性"的语文,是具有实践性的书面语文,是记录思想、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文字表达方式。写作和语文一
会议
伊拉克战争是当今世界最具典型意义的战争模式,但战争中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更是引人瞩目:参与战争报道的媒体数量和记者数量,全程直播战争的媒体数量,美军采取的“嵌入式”的
介绍永善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基础坚实、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机遇有利等发展有利条件,以及思想观念落后、未形成产业链、管理方式粗放、
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的三农工作迅速破题,实践推动了学者在内涵、特征、路径选择、指标体系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