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法在铁矿采空区应用的研究——以岚县袁家村铁矿采空区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矿石的需求日益加大。铁矿石作为地下资源、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一直以来无休止的开采,也使地下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给人们日常得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研究采空区探测技术变的十分迫切。   瞬变电磁法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并且广泛应用的一种时间域感应类电法勘探,其优点在于工作效率高,装备轻便,适合地面观测等,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采空区的探测,但是目前在铁矿上应用的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针对岚县袁家村的特点,由于其地形起伏较大,岩石出露较多,考虑到传统的物探方法在本地区的测量工作难以开展,我们选用瞬变电磁法进行铁矿采空区试验研究。   首先阐述了国内外采空区的的研究现状,调查并总结了国内矿山采空区的分布情况,简要的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发展状况、装置类型以及特点。   在正演计算方面,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麦克斯韦方程,从频率域出发,进行汉克变换及余弦变换后,得出重叠回线地下瞬变电磁响应的公式,在推导正演公式过程中,引入了位移电流,目前文献中常常忽略位移电流。根据麦克斯韦理论所述位移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而且都有旋场,位移电流只表示电位移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由变化着的电场产生,没有电荷作宏观定向运动,不产生焦耳热;传导电流仅导体中流动,而位移电流可以存在于有变化着的电场存在介质、导体和真空中。在介质中传导电流很小,位移电流可以很大,所以我们推导的公式忽略传导电流。   根据上述推导的公式我们进行了一维重叠回线瞬变电磁正演模拟,本文主要进行了均匀半空间和三层层状大地的模型,可以看到,介质介电常数越大,瞬变电磁响应越大,激发的二次电压就越大。所以针对侵染状铁矿,其介电常数很大(矿石)水)空气),因此激发的二次电压也是铁矿石最大,水次之,空气最小,这就为瞬变电磁法的探测以及资料解释提供了依据。   文章最后,在山西岚县袁家村铁矿试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根据正演数值分析的结果加以解释。然后通过钻孔验证以及三维空间扫描发现,解释采空区的范围、大小跟实际采空区的情况基本一致,说明瞬变电磁在寻找铁矿采空区有良好的效果。   本次采用瞬变电磁法在岚县铁矿采空区的试验研究,对以后类似侵染状铁矿地区的采空区探测有一定的理论以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青岛北客站工程选址为老填海垃圾填埋场,对老垃圾填埋场占地重新利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在国内尚属首例,国际上也不多见。其地下基坑开挖部分地层环境包括2~3m的建筑垃圾和5~12
主要研究了承台-桩系统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根据弹性理论,建立了在直角坐标系下承台-桩系统的波动定解问题。利用交错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将定解问题进行离散,并利用MATLAB编
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加入到解禁行列中来,给股市带来越来越大的做空压力。“大小非”问题成为困扰当前股市的最主要问题。4月20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出台的《指导意见》,显然只
时代演变,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以文字,更是以不同形式延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向当今世界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墙、长城、烽
2008年5月28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Ms8.0级地震,由于震级高,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震区地质环境脆弱,地震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四川安县大光包滑坡是规模最大,初步估算滑坡体积在7.42亿m3左右,成因机理最为复杂的地质灾害体。通过现场详细地质调查测绘及定性分析,运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对坡体动力作用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再现,得到如下基本结论及认识:(1)大光包巨型滑坡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设施兴建,大量的深基坑工程随之出现。深基坑工程的开挖与支护作为基坑工程施工的重点及最为复杂的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之一,同时
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开槽碟簧是碟簧离合器中重要的压紧元件,在摩擦副和分离机构中起着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开槽碟簧具有良好的材料和力的非线性特性,
目的 探讨护生心理压力源的相关因素及自我效能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144名护生,采用相应量表调查其心理压力、焦虑水平及自我效能
在研究区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引入更为先进的恒速压汞测试技术,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孔隙图像、X衍射、阴极发光以及常规压汞、相渗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姬塬
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大部件进行视觉测量时,测量信息具有尺寸大、分辨率高的特点。研究测量信息快速实时并行处理技术,设计与开发高性能测量信息处理系统,对新型测量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