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常项目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口贸易迅猛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经常项目处于长期大幅顺差的格局,2008年顺差规模达到历史峰值4,206亿美元,较2001年激增了24倍,顺差规模与GDP之比从2001年的1.31%升至2008年的9.96%。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逐步回落,2014年减至2,197亿美元,与GDP之比降至2.11%。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常项目的长期不均衡性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看,经常项目顺差刺激了国内总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尤其是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为我国抗击外部冲击提供了强大的防御能力。然而,持续的大规模顺差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成本较高、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大量资源型初级产品的出口导致了国内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都使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更加困难和复杂。从国际上看,巨额经常项目顺差成为了西方国家诟病人民币汇率的主要依据,美国提出了“人民币升值论”,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的核心是中国经常项目及其差额。在全面回顾我国经常项目及其差额总体特征、结构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一是哪些因素引起了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化?本文将一国内外部失衡联系起来,通过探讨内部失衡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二是汇率变化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什么?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有效缓解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本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人民币升值论”的合理性。三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什么?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从而探讨出口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后,本文从外贸易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人民币汇率政策、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论文分为七章。其中第1章为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安排,总结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对国内外有关经常项目差额影响因素、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3章经常项目概况部分。本章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总结回顾了我国经常项目发展历程及现状。从货物贸易看,出口是经常项目顺差的最大来源。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额年均增速为16%。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较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额年均增速为16%。进口来源地向多元化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是主要进口产品。从服务贸易看,该项目长期保持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运输和旅游是主要的逆差来源项目。从收益项目看,多数年份为逆差,利润汇出是逆差的主要来源。从经常转移看,2013年后由长期顺差转为逆差。
  第4章经常项目差额影响因素部分。本章首先从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入手,推导了储蓄投资双缺口模型,根据内外部经济失衡传导机制,对公式进行了推导和分解,重点通过寻找影响私人储蓄和投资的因素,从而找到中国人均GDP、政府部门储蓄投资缺口、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投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口抚养比是影响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变动的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对1982-2013年期间上述五个宏观经济变量与中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了五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和方差分解说明了我国人均GDP、政府部门储蓄投资缺口、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投放对经常项目差额贡献最为显著;人均GDP对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率方差预测贡献最大,其次是政府部门储蓄投资缺口、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投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口抚养比。通过FMOLS回归说明了人均GDP、政府部门储蓄投资缺口与经常项目差额存在正相关关系,对私部门的信贷投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人口抚养比与经常项目差额存在负相关关系。
  第5章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部分。本章考察了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采用修正的贸易收支模型对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中美两国收入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收支和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中美两国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中美贸易收支具有较小的国内收入弹性和较大的国外收入弹性,说明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中美贸易顺差。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改善中美贸易失衡状况;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也证明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有限。
  第6章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部分。本章基于非均衡的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对1982-2013年期间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验证了Feder关于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传统部门(第一产业)和现代部门(第二、第三产业)、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通过对不同部门促进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转型期,不同部门间的边际要素生产率处于非均衡状态,现代部门边际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传统部门边际要素生产率。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出口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未显著高于非出口部门的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和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移,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7章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本章首先对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人民币汇率政策、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方面,改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坚持提高技术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贸易出口从“粗放型”方式向以质量和技术为主的“集约型”方式转变。扩大内需战略方面,调整内外需比例,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收入;更加关注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既要保证未来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又要提高消费和储蓄,进而改善经常项目差额。人民币汇率政策方面,加快推进汇率制度改革,考虑运用宏观经济平衡法估算在我国内外经济平衡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均衡汇率水平及其与实际汇率的偏离均衡程度。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和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高新技术战略方面,发展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增加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放宽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市场的限制,打破现有垄断状态,提高全要素边际生产率,增加劳动者长期人均收入。
  本文的主要贡献:1.本文第4章采用储蓄投资双缺口模型将内外部失衡联系起来,按照内部失衡决定外部失衡原理,研究外部不均衡是由哪些内部经济变量变化引起的。通过模型的进一步变化和分解,清晰地描述了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投资行为最终影响到经常项目差额的传导途径,这样可以把研究统一在双缺口模型理论框架之内,使研究结论更具经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2.本文第5章在探讨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时,考虑到各种汇率表现形式的理论意义,选取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作为汇率的代表变量,并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性调整,同时,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考虑了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使研究结论更具现实价值。3.本文第6章验证和拓展了Feder非均衡模型,在原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出口与非出口部门,通过比较研究不同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来分析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4.本文第6章总结了理论和实证结果,并从对外贸易增长、扩大内需、人民币汇率政策、高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不足:1.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复杂性考虑不足,对分行业进出口贸易波动性研究不够深入,有待未来完善此方面的研究。2.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史数据从1982年开始统计,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容量有限,可能对计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弥补小样本计量检验结果的不足,本文加强了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尽可能使计量过程完善,从而提高计量结果可靠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报纸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通过何种传导机制作用到实体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理论与实证方面的分析。这些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有很多借鉴意义,但是西方经济学家发展出来的理论是否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否在中国得到验证,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实证分析,对该问题的分析既能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又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