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民国时期咸阳城市地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g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阳以秦都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秦代之后,咸阳不再为都城,学术界的关注度也随之下降,然咸阳作为长安(西安)都市圈内的重要一员,其发展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汉至民国时期的咸阳城市地理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址变迁、城池形态演变、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与西安的关系四个专题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探讨,总结发展演变规律,以期加深对咸阳城市发展的认识,为咸阳的城市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叙述了咸阳的历史沿革,并对历史时期咸阳的政区变动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政区变动是地缘政治的产物。之后对汉至民国时期咸阳城址的变迁进行了简要探讨,认为渭河北移和驿路的改变是影响城址变迁的主导因素。第二章,介绍了咸阳城池和城外河堤的发展演变历史。由于资料限制,本章的重点在明清时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明清时期的咸阳城一直为土城结构,由于临河建城,城池形态受渭河影响很大,且与城外河堤的关系密切。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咸阳城市内部布局的演变及原因。明清之前资料很少,故只就一两点有资料可说的部分进行了探讨。明清时期是本章论述的主体,为使研究结果较为明晰,将内容分为行政机构、教育机构、祠祀坛庙、商业街市、街道布局等几个分区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县署等行政机构位于城之中央,文庙等教育机构位于县署之西,二者均占据城之中心位置;寺观祠庙分布在城内各处,商市临街分布,这一布局符合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布局的特征,是明清时期我国县级城市的营建模式化的产物,整体上来说并无特殊之处;因为凭借咸阳古渡的地理优势,咸阳城内的商业较为发达,成为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的一个商业中心。第四章,探讨了汉至民国时期咸阳和长安(西安)的关系。本章从地缘关系入手,论述了咸阳和长安(西安)的历史渊源及两地的交通联系,之后又分时段探讨了咸阳和长安(西安)两地的政治经济联系,认为政治经济联系皆是两地地缘关系的产物。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江西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了解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现状,探索三者的内在关系。为降低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
未成年人典型报道,是我国典型报道的一个分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对典型报道的分析研究一直很活跃,但针对未成年人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则相对匮乏。未成年人典型报道,是党和
本文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对熔覆层进行了金相观察、显微硬度的测试,然后利用XRD、SEM等方法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
中国医科大学从2000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采用实验对比方法组织实施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整合班)和对照组(普通班),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科
从20世纪的80代开始,珠三角地区一直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耕农”。代耕农是指离开原住地,从相对偏远的农村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边缘或者城乡结合部,租赁当地居民的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佳,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没有余力进行公共投资。但是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土地
某些疾病产生的根源在于多种因素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单靶点药物在治疗这些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时疗效欠佳或毒性较大,而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人类疾病网络中的多个环节
信息技术(IT)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组织变革和核心业务调整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投资规模日益扩大。IT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已越来越引
"奇葩"作为新时代的流行语,它的流行语义是在其原有词义的基础上转化生成而来。本文拟对"奇葩"的新用法做一个简单的描写,并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新用法及生成动因作粗
关于生存论概念,就是指现实生活世界中有关人的生存或存在的基本理论。生存论的出场不是偶然的,也不只是在现代哲学中才出现。生存意识的开启是可以追溯到巴门尼德之前古希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