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青海平弦为视点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且长远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先人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文明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它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内涵。新时代,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血脉、厚植文化根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扎根于我国农村的文化土壤,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乡村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天然的亲和力。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两创”性保护利用,找到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与非遗保护开发的中间连接点,不断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其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股新兴动力。目前来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的学界研究较少,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出的价值观点的相关论述尚不明确,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也不统一。由于价值体系的不明确导致人们无法全面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多元价值,无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外力资源,这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内涵出发,在科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助推机理的基础上,以青海平弦这一国家级非遗为视点,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定量数据得出青海平弦这一国家级非遗助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困境,从而由点及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的应然路径,也侧面为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本研究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正文,其中第一章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第二章重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及其内在机理;第三章以青海平弦为视点,用田野访谈的实证研究,提出青海平弦助推青海河湟地区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困境;第四章提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的多条路径选择。最后是结语部分,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研究的期望。
其他文献
随着以风、光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集群接入电力系统,所引起的稳定性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直驱风机、光伏发电单元、储能装置等均通过全功率型换流器并网,多换流器之间以及多换流器与同步机组/群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日益显著,加剧了系统振荡失稳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全功率型换流器集群并网系统动态交互及振荡稳定问题,展开如下研究:(1)为了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降低风电场模型的阶数,提高仿真效率,针对
学位
为了分析漂浮式风机的风机系统与基础平台相互影响的数值规律,选取OC4 DeepCwind半潜式平台和NREL 5MW风机,利用开源软件FAST进行全耦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风机的自身转动使平台的运动偏离原有平衡位置,偏移量与风速大小有关,但垂荡运动不受影响;平台轴向移动对风机的影响较小,而平台的绕轴转动对风机气动载荷的影响显著。系泊系统受力情况与风载荷相关,0o风向下,直接迎风的1号系泊缆张紧,受
期刊
在当前的发达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日益成为公众进行情感表达、信息分享与公共交流的主要手段,公众的主体地位由此提升,变得越发重要。公共艺术作为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形式,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受众的接受维度也日渐变得更重要。公共艺术的接受维度,既让公共艺术与传统的艺术有所不同,即突显了接受维度。另一方面,又预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社会基本面貌。“接受美学”着重讨论由接收端所引发的美学议题,其中
学位
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和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配电网可以很好地反映用户在优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需求。如果在其发生故障之后,能够完成对设备故障区域的迅速定位与隔离工作,将非故障区域的供电网络系统进行恢复,对于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的接入,其工作方式和网络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现有的故障定位方案失灵,给配电网故障定位带来了
学位
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燃煤发电工业技术,无论是低热值的劣质煤或是高热值的优质煤,都能进行充分和高效率燃烧,同时保证系统有良好的节能优势和环保效能。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节性能优异、污染率低、效能高,具有较广的燃烧适应性,其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我国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有着重大意义。但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是非线性强耦合控制对象,这使得建立模型与控制优化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建立准确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优
学位
随着海上风电的不断发展,漂浮式风机将逐步成为主流的海上风机形式。半潜式基础是漂浮式风机主要基础形式之一,具有适用性强、安装方便、部署灵活、整体风险较低的优点,拥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而漂浮式风机整体拖带是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主要风险点。本文以典型的半潜式基础漂浮式风机为例,开展了对半潜式基础漂浮式风机海上拖带浮运计算研究,制定拖带船队编组方案,并提出了拖带安全管控措施,解决了半潜式基础漂浮式风
期刊
报纸
本论文将行走作为一种具体的公共空间实践置于当下疫情的社会背景中,结合20世纪以来行走文化的理论和美学研究,探讨行走在多维空间(社会、身体、城市、自然和疫情)下的艺术表现。通过分析国内外行走艺术的具体案例,展现行走艺术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脉络。探讨行走对于“身体”和“空间”的可资利用,在公共艺术创作以及日常生活中,行走对于艺术主体的原始价值和创作方法论。本论文从个人现实境遇切入,借此探讨在疫情当下,行走
学位
为提高漂浮式风机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一种可调节式格栅装置,开展振动台试验,验证格栅装置减震的可行性,并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建立可调节式格栅装置与漂浮式风机的仿真模型,分析在不同波况下漂浮式风机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无可调节式格栅装置时,漂浮式风机结构在巨浪载荷下最大倾角为3.1°;当增加格栅装置后,在相同波浪荷载作用下,风机结构的晃动幅值与最大倾角均会减小,二者减小幅度与格栅
期刊
近年来,在国内频繁的纤维艺术展览以及基于社区参与的纤维艺术项目中,可以看到纤维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热度。社区参与性艺术是1995年“新类型公共艺术”(New Genre Public Art)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此时期的公共艺术家将焦点从雕塑转移到民众参与的社区艺术项目中来,开辟了公共艺术新时代。在研究基于社区参与的纤维艺术案例中,笔者发现,参与者的互动性、纤维的物质性和社区的公共性三者联动将可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