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映照下的晚清维新派翻译行为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翻译实践中,晚清维新派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出现了一批伟大的翻译家、译论家与学者。他们的翻译活动对清末中国翻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维新派的翻译实践无论是在译书的选择还是在其译作的社会功能上,都具有进步性,其最杰出的代表是严复、林纾和梁启超,他们不仅留下了一部部不朽的翻译作品,也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了中国人落后的思想观念,成功地为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输入了国外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学术思想。长久以来,针对维新派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译作,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学者们大多局限在对维新派人物的个案研究,对维新派翻译行为共性的研究似不多见。笔者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翻译不同的历史使命,同一时间段的翻译作品必然有其共性。维新派翻译家的译作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本着特殊目的以特殊方式移译过来的。他们对原作进行增删乃至改写的译法,虽不是“翻译正法’但总体都服从于救亡图存,思想启蒙的大目标。根据Hans J.Vermeer的目的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论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为译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也减少了对译者的束缚,使译者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彰显,为处在对等理论盛行时期的译者们“增删”、“调整”、“误译”甚至“改写”原文的某些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笔者运用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解析维新派翻译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下进行的有目的有选择的翻译活动,以点带面对同一时间段的翻译共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一个人们习焉不察的结论:自古至今的中国传统翻译实践,始终是一种基于一定任务的目的性行为。本文研究主要聚焦于:(一)论述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发展、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二)梳理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主要翻译思想和翻译作品;(三)分析维新派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推导出其从事翻译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即开启民智与救亡图存,进而对维新派采取的翻译策略及其译作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四)从晚清维新派翻译实践的分析中得出启示:中国未来译学理论的建设应逐步摆脱传统译学观点的桎梏,从广泛的翻译实践中寻觅共性,缜密论证,逐步提炼中国特有译论。
其他文献
资产回报率是股东权益回报率的重要部分,资产回报率指标可以分解为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本文通过分析揭示了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内在联系,解释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很难
从城市体形环境角度控制山地旧城改造建筑形态是整合旧城空间及景观秩序,延续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山地特点,将城市体形环境归纳为城市的自然背景,城市骨架,城市地标
犯罪问题绝对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据国家公安部的数据显示,当今犯罪人数中的30%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解决好犯罪青少年问题事关重大。经过对目前国内犯
20世纪下半叶英国妇女就业呈显著上升趋势.伴随着妇女就业的增长,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的规模缩小.丈夫承担家务
以天津美亚厂区中一栋厂房改造为运河创展中心为例,探讨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条件、策略和方法,并提出以"一栋厂房,一座宫殿"为愿景的存量开发的精神境界。
目的观察诺维本加顺铂一线治疗老年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并诊断为老年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72例,采用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开展缩小“数字鸿沟”的计划,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缩小教育差距,旨在解决一部分处境不利的儿童及家庭没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福利”的问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是《切韵》系韵书中一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唐代韵书,是参酌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而编定的一部韵书,但又与两书不完
目的: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颈椎牵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5月本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75例,仅实施穴
修辞学家和批评家对隐喻的关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长久以来,他们只把隐喻看作是人们运用语言的方式,是一种修辞手段。然而近些年来,隐喻逐渐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