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探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的变化,以及补肾祛瘀针刺法对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作用机理。方法60例患者均为2011年6月-2011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补肾祛瘀针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另设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每日针刺1次,6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间间隔1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治疗前后VAPS和OPDQ问卷得分,评定积分,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40.00%,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00%,愈显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和总有效率均多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愈显率和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后VAP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间VAPS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PS评分均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OPDQ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间OPDQ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OPDQ评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XB2含量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浆TXB2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XB2均有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6-K-PGF1α含量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浆6-K-PGF1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6-K-PGF1α含量均有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明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治愈率和愈显率优于对照组。2.补肾祛瘀针刺组在改善患者疼痛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血浆中的TXB2含量健康人高,而6-K-PGF1α含量较健康人低,提示TXB2——6-K-PGF1α系统失调是慢性腰肌劳损可能发病机理之一。4.补肾祛瘀针刺法能使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血浆中TXB2含量降低,6-K-PGF1α含量升高,从而调节TXB2——6-K-PGF1α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是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