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和皮损中CCL20及其受体CCR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清和皮损中CCL20及CCR6的表达,探索CCL20-CCR6轴在SSc发病中的作用,在进一步明确SSc发病机制的同时,对SSc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起到辅助参考价值,并对可能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分组研究,其中病例组具体又分为弥漫性皮肤系统硬化症(dcSSc)组和局限性皮肤系统性硬化(lcSSc)组。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43例SSc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将2016年3月-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查体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留取2-4ml EDTA抗凝全血。首先,从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三方面对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初步评估纳入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各个系统累及的程度和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查情况。第二步,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人群血清中CCL20和IL-17的浓度,并将dcSSc组、lcSSc组和对照组进行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明确有无统计学差异,并以CCL20的浓度作为横坐标,IL-17的浓度作为纵坐标,分别绘制dcSSc组和lcSSc组两种细胞因子浓度的散点图,进行线性回归,分别分析dcSSc组和lcSSc组CCL20的表达水平是否与IL-17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最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SSc患者的皮损和正常乳头皮肤组织进行CCR6的染色,比较CCR6在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明确CCL20-CCR6轴在SSc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结果:我们从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三方面对收集的43例SSc病例进行了描述和统计。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中CCL20的浓度,发现dcSSc组和lcSSc组血清中CCL2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lcSSc组CCL20的表达水平较dcSSc组更高(p<0.05),三组之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7的浓度,发现结果与CCL20的检测结果大致相同,dcSSc组和lcSSc组血清中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dcSSc组与lcSSc组IL-17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我们发现在dcSSc组中,CCL20与IL-1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但在lcSSc组中,两种细胞因子之间未见明确相关性。最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我们验证了CCR6在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了CCL20-CCR6轴在SSc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论:CCL20可能通过与其受体CCR6结合,趋化炎症细胞迁移至皮肤组织,引起SSc的皮肤病理性改变。CCL20协同IL-17在dcSSc的发病中起到了致炎症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CCL20-CCR6轴的生理功能,在SSc中起到抗炎作用。血清中CCL20的表达水平或许可以作为SS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辅助手段。
其他文献
文学地理学要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有必要重新探讨相关的核心概念与术语。根据中国学者的文学地理学著作与论文,本文首先界定了几个相关的概念,然后系统地清理了现有文学地理
为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地区区域环境合作,第五次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于2003年12月13~14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日本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韩国环境部
目的:评价不同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dficiency virus, HIV)感染阶段淋巴结(Lymph nodes, LNs)纤维化情况以及导致纤维化的可能致病机制,同时,探讨HIV感染后影响LNs内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分析出现的并发
骨骼是一个不断进行着动态变化的组织,人体大约每年有10%的骨骼被更新。骨形成、骨吸收和静止这三个阶段构成了整个骨骼的动态变化过程—骨转换;骨转换的过程即是破骨细胞不断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无创性血液循环动力学信息检测仪测定妊娠孕妇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动态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为
活泼金属镁及其合金具有高法拉第容量(2202 mAh·g-1)、低的电极电位(-2.37V vs.SHE)、环境友好、易加工等特性,一直以来都被广泛用作镁电池负极材料。新型镁-锰干电池与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