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跃于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的浙东文人,大抵兼理学家、文学家双重身份于一身,并以乡缘、师缘作为主要的联系纽带,在当时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理学上,他们为朱熹一脉的嫡传,同时又受婺学、永康永嘉之学及心学的浸润,既有尊德性与道学问的一面,又有着强烈的事功色彩。在文学上,为矫元季诗文之弊,他们标举复古的大旗,引领着明代文坛的发展方向。理学家、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及元明易代对浙东文人的诗文主张与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理学家,浙东文人的诗文思想带有明显的道学气息:他们论诗主张恢复诗教传统,但视野相对开阔,在实际创作中也积极向汉魏六朝、唐宋诗人学习,如宋濂、方孝孺就对苏轼诗文极为看重;就文论而言,他们力主学习秦汉之文(包括韩、柳、欧、苏等师法秦汉的复古之作),其中,以宋濂、刘基为代表的第一代文人的文章观念大抵经历了以“六经为本,迁固为辅”到“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们也十分推重养气对诗文创作的重要作用。就诗文创作而言,浙东文人与同时期其他四大地域文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比较偏爱寓言、问答语、连珠体等讽兴文体,如宋濂、刘基、王袆等人均创作了大量的连珠体杂文。而理学家的重道轻文与文学家的艺术追求之矛盾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得十分明显,他们在强调诗教传统、文道关系的同时,又时常沉溺于文辞创作而不能自拔,如宋濂的数度“焚毁笔砚”、方孝孺的“愧而不止”即为该矛盾的集中体现。此外,元明易代对浙东文人的诗文观念及创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选择入仕新朝的浙东文人,被冠以贰臣的恶谥,作为理学家的他们一方面要突破“忠臣不事二主”所带来的自责,另一方面又要受到以朱元璋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打击和世人的嘲讽,自洪武三年(1370)起,浙东文人在朝中的地位就颇为尴尬,这给他们的诗文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他们后期诗文散发着浓郁的恋乡情结与渴望归隐之情的真正原因。全文分六章。第一章为浙东文人群综述,主要阐述浙东文人群的得名、成员构成、浙东的地理人文特征及元明易代的时代背景。第一节介绍浙东文人群概貌。首先指出《浙江通志》、《辞源》把严州(睦州)划为浙东辖区的错误;紧接着以所生活时代、籍贯、主要交往对象、文学主张为标准,稽考出成员158位,纠正部分学者仅据籍贯把数十位吴中文人群成员视为浙东文人群成员的错误,另列出仅确定其籍贯为浙东而无法查考其详细情况的作家近百位,并以宋濂去世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婺州文人宋濂为领袖,处州文人刘基为主将,后期则以台州文人方孝孺为殿军;最后分析乡缘、师缘、友缘在浙东文人群成员交往中所起的纽带作用。第二节着重阐述浙东的地理人文特征及元明易代对他们诗文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第二章论述浙东文人的诗文主张。指出以宋濂为首的前期婺州文人,在诗文主张上受黄溍、柳贯、吴莱的影响较大,故而其主张较为一致,在后期成员中,无论是宋濂的弟子,还是其再传弟子(主要以方孝孺门人为主),大抵与宋濂后期诗论、文论一脉相承,可归为一途。而师事王毅的处州文人刘基之诗文观念则与他们有一定的相异之处。第一节主要阐述以宋濂为首的婺州文人的诗文主张。首先从诗歌史论、诗艺论、创作论三方面探讨宋濂的诗歌主张,指出宋濂前期偏重风、雅传统,后期则强调诗歌的雅、颂功用;其文章观念也是发展变化的,早年专法司马迁、班固,中年逐步以六经为本、迁固为辅,入仕明朝后转向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第二节主要探讨受宋濂影响较大的台州文人方孝孺的诗文主张。与其师相同,方孝孺论诗亦肯定宋诗,重视内容的雅正,并提出了“为诗之道”的极端化主张;紧接着阐述其文章观念,方孝孺论文首重文章的功用,称赏六经之文及宋文,主张“道明则气昌,气昌则辞达”,并追求文章的“神会”与“奇”。第三节探讨刘基的诗文观念,刘基前期论诗重美刺功用,论文倡导“文以明理、气昌辞达”,后期赞赏宋诗,论文主张“气昌而国昌”。第三章分析以宋濂为首的婺州成员之诗文创作。第一节论述宋濂的出处观念及外道内儒思想。首先阐明其入仙华山为道实受儒家出处观念的影响,为不得已之举,并非部分学者所谓的道家情结使然,而外道内儒思想在《龙门子凝道记》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诘皓华文》更是借助道家之神阐发儒家思想。第二节分析宋濂前期的诗文创作。重点阐发学界关注较少的诗歌,分别就讽喻诗、抒怀诗、闺情诗及宫体诗进行详细地分析,充分肯定宋濂的诗歌成就;接着对其早期的讽兴文、史传文、论说文、游记散文进行探析,尤其对目前学者们在解读上有偏差的寓言及学界尚未关注的连珠体作重点考察,从艺术技巧、思想内涵两方面探讨富含讽兴之意的连珠体。第三节重点论述宋濂后期的诗文风貌,指出颂圣与感伤是其后期诗歌的主要风貌,纪功耀德与阐教应酬是后期散文的主要特征,我们既不能简单地以山林之与馆阁之文概括宋濂的前后期诗文,也不能武断地把他出仕后的颂圣之作视为台阁体。第四节着重对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前期婺州文人王袆、苏伯衡、胡翰等作家的诗文创作进行分析,以期更为全面地展示浙东文人的诗文创作实绩。第四章为前期主将处州文人刘基的诗文创作研究。第一节探讨刘基前期的诗文创作。首先论述刘基前期感时抒愤之诗歌,重点分析乐府诗及五古;其次对其寓言体散文、序记文及赋进行分析,指出刘基《郁离子》在结构上类似组诗,前十七章每章围绕小标题敷衍成篇,第十八章收束全集,陈说创作动机,并将刘基寓言、连珠体分别与宋濂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第二节主要阐述刘基后期的诗文风貌,侧重于探讨其诗歌创作。第三节分析《写情集》。将刘词分为托情于江山风月之深婉及寓刚健于柔婉两类风格,前者向为学界重视,本节主要对后一风格重点分析。第五章探讨后期殿军台州文人方孝孺的诗文创作及其他主要成员。第一节论述方孝孺的诗歌创作。首先按所抒发感情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忧时伤世的抒怀之作,一类为颂扬蜀王恩遇之作;其次分析方孝孺诗歌的艺术特色,指出方孝孺歌行以气骋词,想像奇特,颇有李白歌行的特征,七绝则善议论。第二节对方孝孺的讽喻之作、人物传记、论说文及赋逐一分析,并将方孝孺之赋与刘基赋作进行对比。第三节论述后期成员王绅、唐之淳的诗文创作,并钩沉相关文献,整理出后期其他十余位主要成员的生平交游及著述。第六章将浙东文人与同期吴中文人、闽中文人、岭南文人及江右文人作对比,探讨浙东文人在明代文坛的影响及文学史地位。第一节从交游、诗文主张及创作三方面将浙东文人与其他四大地域文人进行比较,考察他们的相同及相异之处。第二节把他们的应制之作、复古主张分别与台阁体、前七子的复古内涵进行对比,以查考他们之间的区别及承继关系,并评价他们在明代文坛的地位及贡献。
其他文献
谈谈人大理论文章的写作体会马宏明写作人大理论文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注重选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场经济与人大工作等课题。选题是撰
高校道德教育的使命在于使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生成的规律相契合,始终满足其发展性的道德需要。然而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资源的匮乏,大学生道德实践平台
每当夜晚来临,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的陆家嘴和外滩被璀璨的灯光装点得美轮美奂,直观地展现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成就。灯光背后,也难免存在不透光的角落。“美女高管”携
纸杯方便携带和使用、价格低廉,是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常见的喝水工具,几乎每个家庭和单位都会准备一次性纸杯,用完就扔掉,既卫生又方便。纸杯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产品,其质量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有独到的见解,流传至今的陶冶成才观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之一,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
在安徽砀山果园场进行了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梨木虱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较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速效性略差,但防效较好,药后5d防治梨木虱效果达96%以上,且持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地铁以其快捷、安全、智能等特点成为当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主流方向。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大量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也随之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祖国”这个流行的中国概念是如何与中国传统绘画改造一并形成的。它研究的是1950年代初的新中国艺术。论述的两个前提需要进行说明,首先,本文所涉及到的时
矿冶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矿冶业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时期矿冶业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直接推动着当时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冶矿的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