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信息对个人社会认知的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又以更为迅猛之势崛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传播工具的革命,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网络媒体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迅速超越传统媒体,形成了空前庞大的受众规模,成为当今公众最重要的社会信息获取渠道。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拥有全球近40亿用户的社会信息大平台。由此,网络媒体信息对公众社会认知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议题。网络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出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起初很多人认为,由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能够克服传统媒体的诸多局限,因此它将成为一种极有利于公众社会认知的媒体。但事实证明,网络媒体与大众传媒一样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如今,网络信息空间乱象丛生,广大用户处在严重污染的媒体信息环境之中。这会对他们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形成机制怎样的,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抑制网络媒体的负面功能,随之成为传媒社会学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尤其需要基于当前中国的网络传播现象与社会事实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媒体提供的社会信息可分为事实类与观点类。事实类信息向公众报道当前的社会环境及其变化;观点类信息向公众提供对社会状态、社会事件的理解、评判与行动呼吁。有利于公众正确认知社会的事实类信息应保证真实性、完整性、重要性和代表性;观点类信息则应该是客观、公正、理性和平衡的。此外,鉴于社会认知陷阱的普遍存在,两类信息还应在防止认知偏误方面有所考虑,亦即媒体营造的信息环境应该有利于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避免产生错误或偏差,有助于人们矫正带有谬误和偏见的观念。本研究按照以上思路,在借鉴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理论思考。以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个体社会认知的特点,尤其是在何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在借鉴传媒效果研究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媒体信息在个体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并比较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信息环境的不同之处;剖析技术实现方式对网络媒体的属性的潜在规定性,以及网络媒体信息环境的特点及形成机制;进而分析网络媒体塑造的社会信息环境会对公众社会认知产生哪些有利的与不利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信息生产、信息选择、信息传播机制之下,网络媒体具有负面社会信息偏向,即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负面信息往往占据传播优势,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容易使公众的社会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客观现实。最后,基于以上理论思考提出研究假设,展开实证研究。本研究依据2017CSS调查数据,以公众的社会总体评价、社会安全总体评价、社会公平总体评价为被解释变量,以网络媒体信息接触为解释变量,运用OLS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OLS模型显示,对网络媒体信息接触与社会总体评价、社会安全总体评价、社会公平总体评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网络媒体的社会信息的负面偏向性对公众的社会认知具有负面的影响。继之,社会安全的8个子项、社会公平的8个子项为被解释变量,以网络具体应用类型及其使用频率为解释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尽管是否接触网络媒体信息对公众的社会安全总体认知、社会公平总体认知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网络应用类型的使用频率都与社会安全的9个子项、社会公平的9个子项无显著相关性。这一研究结论揭示了网络媒体信息生态的复杂性,说明网络媒体社会信息对个人的影响不可以线性加总,因此网络媒体信息治理应当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
其他文献
常规公交的行程时间可靠性既是评估城市公交运行状态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也是乘客选择出行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中的公交运行环境复杂,不同车型比例组成的交通流、不同公交车比例组成的交通流错综复杂,导致了公交行程时间不确定、准时性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混合机动车交通流影响下的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为公交运营管理和乘客出行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阐述了混合机动车交通流的内涵,对不同道路区间的混合机动车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作为城市交通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城市职能的正常发挥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增多,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各类事故,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恐怖袭击和道路故障等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脆弱性逐渐显露出来。事故的发生不仅导致道路拥堵影响交通出行,更有可能引发路段失效导致出行者排队溢出引起交通流量重新分配,致
当前,汽车不仅对外观造型和品质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重视汽车的节能减排和减重降耗,以此来符合国家的绿色环保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非金属零件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占比中已越来越大。其中注塑件是非金属零件中最广泛应用的零件,因此“以塑代钢”已成为汽车工业的潮流,注塑件生产技术也逐步成为影响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汽车翼子板踏护板是汽车关键汽车零部件的代表之一,正常采用的是普通注塑成型技术生产,本次研
目的分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与儿童传染病预防的效果及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200例年龄≤6岁的儿童作为A组,另外抽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200例年龄≤6岁的儿童作为B组。分析传染病情况、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实施情况,并调查未能按照免疫规划进行疫苗接种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A组中年龄≤6岁儿童共出现43例传染病,占比为10.75%,
目的探讨光动力(ALA-PDT)单独或联合其他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 CA)后可能的复发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收集本院150例自2019年1月-2020年6月临床和/或病理确诊为CA,并依据皮疹大小及发病部位不同使用ALA-PDT或ALA-PDT+液氮冷冻或ALA-PDT+微波治疗的CA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CA是否复发分为
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和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其色泽从黑亮变为灰白,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美观及道路标线的清晰度。同时,沥青路面的泛白程度对无人驾驶技术中的车道线识别精度和道路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维持沥青路面色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室外调研分析沥青路面色泽产生机制,利用Avafiled-3地物光谱仪测量沥青路面光谱反射率,基于不同颜色体系表征沥青路面颜色,量化沥青路面泛白程度;研究不同种类沥青老化前后
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电池箱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载体,其轻量化水平对提升动力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整车续航里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LFT-D热塑性复合材料电池箱,相较于传统金属电池箱,强度更高,同时减重效果明显,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能耗经济性。LFT-D复材电池箱的制造,主要通过在树脂基体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增强纤维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