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频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频谱分解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广泛用于油藏储层解释一种时频分析方法。随着对油气的发现与开采难度不断加大,需要对包括传统的时频谱分析方法在内的各种方法进行创新,以提高对地震资料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在常规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先研究一些新型频谱分解技术的方法和理论;然后将其用于某地区三叠系(砂岩体)的3D地震数据。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有:⑴.本文提出将盲信号处理中的独立分量分析算法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D)融合形成的J-EMD算法.相比较EMD算法,论文研究的J-EMD算法具有一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EMD算法在应用中的缺陷。将EMD算法和J-EMD算法分别对于实际的3D地震资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直接使用EMD算法分解的单个IMF分量不能有效识别油气信号频谱,证实了它的不足。而使用J-EMD算法,能够分离出独立的对油气敏感的IMF分量,提高对油气储层识别的可靠性。⑵.本文提出将广义S变换和较为稳健的ICA算法(JADE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解。地震数据经过时频谱分解后可以得到许多的单频数据体,这给地震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将地震信号在时频域内的不同单频体中提取对油气敏感的独立的频谱。某些独立频谱是多个单频的共同频率信息表示,反映的某种地质体的信息。因而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实际的3D地震资料储层进行识别和预测,减少多解性。⑶.论文将S变换和分数阶Fourier变换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分数阶时频分析方法,即分数阶S变换,并推导出FRST的逆变换等性质。分数阶Fourier变换具有处理非平稳信号的能力,但由于仍然使用全局核函数,所得的分数阶Fourier谱没有时间信息,而分数阶S变换具有分数阶Fourier变换和ST的优点,可以对地震信号等非平稳、时变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增强了S变换对信号时频分析的灵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⑷.论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分数阶S变换在地震资料储层识别中的应用。一方面,研究了对3D地震资料中最优分数阶参数的估计。相比普通S变换,在3D地震资料的储层FRST单频切片中,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在3D地震数据中最优分数阶参数估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FRST和盲信号处理中的复数cFastICA算法进行结合。不需要对地震资料的最优分数阶参数进行估计,利用不同的分数阶参数挖掘更多有效的地质体信息频谱,提取识别有效地质特征信息的独立频谱,提高对地震数据的解释效率。最后,将FRST用于油气储层下方的低频阴影的检测。同时,本文利用了FRST的多分数阶参数多旋转角度的优势,提出了利用ICA算法从多个分数阶参数、多个低频处的单频中提取出“低频阴影”的方法,增加了对储层识别的可靠性,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其他文献
烟草是中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而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养分 ,研究烟草碳氮代谢规律 ,对指导烟草的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烟草碳氮代谢的研究进展及氮肥施
在将科学研究与实证方法加以严格区分的基础上,作者试图澄清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方法问题的讨论——即区别"学术研究"与"非研究、伪研究"以及区别研究中的"科
为提高型号产品中管路系统的焊接效率,设计了一种管接头定位装置,用于模拟两个管接头在舱体中的相对位置、方位关系.对该定位装置的主要功能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总体方案,并
心脏起搏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来电流刺激 ,引起心肌兴奋收缩 ,实现对一些严重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脏传导阻滞及其他心脏病急救的人工起搏 ,从而维持正常的心脏舒缩功能。作
科学研究从测量开始.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特别是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使用温度计、天平以及电子仪表等有刻度仪器、仪表的基础.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会进行长度
有序介孔碳具有巨大的表面积、狭窄的孔径分布、规则的孔道排列等特点,在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以有机硅烷TE
<正>智慧医疗系统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对医患关系有积极的缓解作用。正是这样的各种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医疗机构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加强自身的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从今
《围城》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转换词义、临时仿造、调整语序、拆解词语、超常搭配等方法实现的。这些用法,一方面是作者真实感受与体验的语言再现,一方面也是作者根据表达
通过分析原盐的钙镁离子比值、粗盐水温度、盐水浓度、盐水流量、助沉剂、精制剂、排泥周期、搅拌器和集泥耙子等因素,找出饱和食盐水精制工艺中盐水澄清桶经常出现返浑的原
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