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昭苏盆地野生宿主多房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又称泡球蚴病,俗称“虫癌”,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幼虫(棘球蚴)寄生在啮齿动物、人等中间宿主脏器的一类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AE主要存在着两种传播途径,分别是啮齿类动物被狐属动物或家/牧犬捕食而传播。而根据相关报道狐属动物的感染率均高于家/牧犬,至少是2-3倍。另外,新疆关于犬类EM感染的资料很少,所以说狐属动物应该是新疆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因此开展狐属动物EM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一定意义。新疆北部地区是包虫病的高发区,而据相关报道西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一带是一个重度流行区。昭苏盆地位于北疆地区中天山西端,属于疫区范围。因此在当地开展多房棘球蚴病的研究,为包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研究以昭苏盆地捕获并采集的野生狭颅田鼠和野生赤狐为对象,结合狭颅田鼠的分布情况、肝组织病理切片、感染率;赤狐的阳性标本鉴定、EM感染率,来评估当地EM的流行状况。其结果如下:(1)2013年4月和9月在昭苏盆地调查点的人工草场进行鼠密度和鼠种调查。共捕获狭颅田鼠251只,确定狭颅田鼠为优势鼠种,捕获率为21.55%。经夹捕法测得人工草场鼠害区每公顷约有狭颅田鼠15~50只。(2)我们对捕获的251只鼠进行了剖检,并对疑似病灶进行了组织切片鉴定。其中有21只存在多房棘球蚴感染,平均感染率为8.3%,但2013年4月份与9月份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20.93%与5.71%。(3)本次调查收集了当地自然死亡的野生赤狐6只,经鉴定发现有3只有EM成虫,感染率为50%。结果分析表明:昭苏盆地人工草场的鼠害优势种较单一,为狭颅田鼠,并且鼠害密度偏高,建议当地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灭鼠防害措施。本次调查证实了当地狭颅田鼠存在多房棘球蚴感染,野生赤狐存在EM感染,同时明确了当地存在EM的完整生活史。即狐感染成虫,卵被啮齿动物(鼠)误食,体内感染发育多房棘球蚴,而感染鼠又被狐捕食,在狐体内发育为成虫的这一循环过程。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黔西南地区高硫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黔西南高硫煤微量元素的INNA测试、煤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测试及煤的热分析实验研究了黔西南高硫煤的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探讨了黔西南
<正> 在我国历史上能否对广大西北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治理,能否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是历代封建王朝盛衰的一个重要标志。安史之乱是李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由于失去对河西、安西、北庭的管辖,也标志着唐王朝从此一蹶难振。从宝应元年(762)前后,吐蕃、党项不断侵扰陇右诸州,当时唐朝又抽调大量安西、河西兵东去防陕,就给予长期窥窬河西走廊的吐蕃军队获得有利之机。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河、陇、秦、成、渭等州;入大散关后又陷兰、廓、鄯、洮、岷等州,通向长安的“陇坻旧陌”从此遮断。广德二年(764)凉
<正> 大历前后,沙州群众就忙于备战。从遗书P2492《河西节度使判集》残卷和莫高窟《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都可以看出沙州当时的紧张气氛。到大历十一年瓜州陷落,节度使周鼎已死,沙州成为河西唯一尚在抗蕃固守的据点。由于阎朝等人和敦煌各阶层民众的齐心努力,前后坚持了十余年的抵抗,终于在建中二年因械尽援绝,以“勿徙它境”为条件接受了吐蕃王朝的管辖。在历史上,敦煌人民这段可歌可泣的经历为以后的张义潮起义、建立归义军政权和再通丝路,留下了重要的依据,从历史的因果观来考察,没有八世纪末沙州的抗蕃斗争,
【正】如何从众多的医学院报考者中间选择更适合学习医学,并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人,这是医学教育界日益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联邦德国,自1986年以来,凡报考医学、牙医和兽医院校的
听力测试题有两大特点:一、考查时间短。考查时间一般限在十五至二十分钟内,无复查的余地。一旦听力测试结束,学生除能检查一下有无笔误外,没有其他复查的余地。二、考查内容广。
【正】许多护理教育工作者呼吁,护理教育要从以行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从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模式,因此,以任务为中心的成绩评价是新教育模式的特点之一。为实现上述
本文以中东冲突的化解为落脚点,主要探讨在赎罪日战争始末,以色列政府是如何应对的,以此来揭示阿以由战争逐渐走向和平的复杂而艰难的历程。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