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2001-2007年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代表毒株致病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以禽类消化道、呼吸道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我国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ND大规模流行,但该病仍然是目前危害我国禽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并且呈现许多新的流行病学特点,如非典型性新城疫、NDV新基因(亚)型出现,宿主范围扩大和毒力增强等,使ND防控复杂化。因此,对NDV分子流行病学的监控分析,鉴定不同宿主NDV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可以明确我国NDV毒株的流行、变异趋势,了解不同禽类在NDV生态学中的作用,对于ND综合防制措施的有效调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鸡胚分离结合血清学鉴定,从来自我国9个省市的疑似ND病料中分离鉴定出和收集到37株NDV。这些毒株跨度为2001-2007年间,分离白鸡(29株)、鸭(1株)、鹅(3株)、鸽(2株)、鸳鸯(1株)以及野鸟(1株)。 首先对各分离株进行了CEF细胞蚀斑纯化或有限稀释纯化。每株病毒选取3-5个克隆扩增F基因部分片断(包含F蛋白裂解位点的860bp),直接取PCR产物测序分析,确定无其它型病毒混合感染后,选取保守克隆进行全长F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NDV分离株F基因ORF长度为1662nt,编码533个氨基酸,没有出现插入和缺失。将37株NDV分离株与GenBank中20株参考毒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37株分离株分别属于基因Ⅰ、Ⅱ、Ⅲ、Ⅵb和Ⅶd(亚)型。基因Ⅰ型(4/37)、基因Ⅱ型(6/37)和基因Ⅲ型(1/37)分离株约占30%,与我国使用的疫苗株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9%以上,可能来源于疫苗株或其变异株;基因Ⅵb亚型(2/37)毒株为鸽源分离株,与我国鸽群中流行的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6%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在94%以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异。基闪Ⅶd亚型(24/37)分离株约占65%,与我国最早的基因Ⅶd亚型鹅源分离株QY97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6%以上,说明目前的优势流行株可能与QY97株具有共同祖先。37株NDV分离株有5种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分别为112GKQGRL117(基因Ⅰ型)、112GRQGRL117(基因Ⅱ型)、112RRQRRF117(基因Ⅲ型)、112KRQKRF117(基因Ⅵb亚型)和112RRQKRF117(基因Ⅶd亚型)。除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外,其它基因型毒株均具有成对的碱性氨基酸,说明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为弱毒株,其它基因型为强毒株或中强毒株。对F蛋白功能区分析发现,所有分离株F蛋白中和位点、糖基化位点及半胱氨酸残基高度保守。说明本研究中的分离株F基因已知的重要功能区没有发生重大交异。 为阐明不同基因(亚)型或不同宿主来源毒株对SPF的致病性,以及各毒株在SPF鸡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及组织亲嗜性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不同基因型(Ⅱ、Ⅲ、Ⅵb和Ⅶd)和不同宿主来源(鸡、番鸭、鹅、鸽、鸳鸯和野鸟)的8株分离株,以103.0EID50/0.1mL人工滴鼻感染15日龄SPF鸡。攻毒结果表明,基因Ⅶd亚型NDV毒株感染SPF鸡后发病率为100%,除来自野鸟的一株病毒外,其他毒株死亡率为100%。临床和剖检症状表明这些毒株属于嗜内脏型强毒株。基因Ⅱ型毒株感染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基因Ⅲ型和基因Ⅵb亚型感染后仅表现为羽毛凌乱、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未出现死亡。 在攻毒后每隔2天,每次取3只鸡进行剖检,选择重点组织器官,对其中病毒进行定量检测,比较各毒株的病毒载量及组织亲嗜性的差异。针对NDVM基因保守片断设计引物,建立了SYBRGreenIReal-time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48hpi(攻毒后48h)、96hpi和144hpi时脑、哈德氏腺、气管、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发现,所有基因Ⅶd亚型毒株48hpi时可在免疫器官内检出,病毒载量在102copies/μL以上。96hpi时病毒载量达到高峰。最低值接近105copies/μL。濒死和死亡SPF鸡在不同死亡时间内,病毒载量的变化都不大,仅个别毒株个别组织出现102-104倍波动:基因Ⅲ型毒株和基因Ⅵb亚型毒株在48hpi时病毒载量低,有的检出阴性,144hpi时病毒载量比96hpi时约高10倍,但最高仅104copies/μL,在离接种部位近的组织内病毒载量升高快;基因Ⅱ型毒株攻毒后在任何时间段内无法检出病毒。 致病性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基因Ⅱ型分离株为低致病力毒株(弱毒株),在所检测的组织中未见分布;基因Ⅲ型和基因Ⅵb亚型分离株为中等致病力毒株(中强毒株),仅在距接种部位近的组织中较快复制;基因Ⅶd亚型毒株为嗜内脏高致病力毒株(强毒株),来自不同宿主的基因Ⅶd亚型毒株均对SPF鸡有高度致病性。与F48E9株相比,基因Ⅶd亚型毒株对鸡的致病性没有变化,这些毒株的流行不是病毒毒力增加的结果。 本研究表明,目前我国NDV流行毒株中,多基因型并存,其中基因Ⅱ型为低毒力毒株,与疫苗株有关;基因Ⅲ型和基因Ⅵb亚型为中等致病力毒株,引起SPF鸡发病但不死亡:基因Ⅶd亚型毒株仍然是优势流行株,与1997年分离的同亚型毒株F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5%以上,表明近10年来病毒变异不大,为针对新基因型疫苗研制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另外,本次37株NDV的F蛋白功能区没有发生较大变异,点突变是造成NDVF基因变异的主要原因。分离自发病水禽鸭、鹅,以及健康候鸟的基因Ⅶd亚型毒株,属于对SPF鸡的嗜内脏高致病力毒株。与F48E9株相比,这些病毒的毒力没有增强。NDV的这种生态循环,对我国鸡群和其他禽类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也使研究者重新认识水禽、野禽在NDV生态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效调整新城疫的防控措施。
其他文献
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对哺乳动物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在该过程中需要处于接受态的子宫和活化期的胚泡之间建立精确的协调机制和相互作用,而使胚胎和子宫内膜之间建
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进了生产发展、改善了生活质量、普及了乡风文明、整改了村容村貌等,充分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緒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
摘要: 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乏味。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多数是限于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缺乏时间主动思考。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上遇到的问题就尤为突出,大多数同学的反映是“听不懂”。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通过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对
MPF,即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参与了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但对于其在精子发生过程所起的作用及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实验旨在研究MPF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
本案系统介绍了我国环境中土壤的主要污染类型,就相关污染物的检测手段做出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今后环境监测管理的新的途径。
【摘要】现在社会提倡和谐社会,教育亦是需要和谐,以往的幼儿教育状况往往出现了以下弊端,其中改革现状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和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孩子认知水平不不和谐,改革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不和谐;改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关系不和谐等等。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和谐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和谐教育的实质与内涵,准备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积极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是我们作
设施蔬菜肥水气一体化装置技术能适时地对设施栽培中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进行增补,彻底解决了我国温室栽培二氧化碳不足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低成本、安全性和废弃液资源化利
【摘要】 學生也一样,他们要想能够超越父辈,就必须付出努力,在心里树立坚定的信念,并为之付诸行动,努力实践才行。在学生阶段,能够改变其命运的,就是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少部分人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扛起民族的重任。实现这些目标的唯一基础就是学习知识  【關键词】理想 情感 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521  春华秋实,夏荷冬雪,喜怒哀乐,生离死别……这一切的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