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帮助自杀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社会,自杀问题是困扰现代国家的诸多社会问题之一。自杀的泛滥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一方面造成众多宝贵生命无谓且不可逆转的丧失,另一方面也在社会层面催生了轻视生命的消极风气。历史上有诸多国家因此将自杀规定为犯罪,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政教合一的国家严厉禁止公民自杀。但笔者认为,在文明社会中这些消极影响并不能成为将自杀犯罪化的理由,自杀不仅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也无损他人合法权益;既非法外空间,也不能归于违法行为,故应属合法行为,东西方自杀法律性质的历史演变亦证明了这一点。而教唆、帮助自杀却不然,此类行为严重背离社会主流道德观,有损社会公序良俗,更对他人的生命安全存在实质危害。我国理论界通说认为教唆、帮助自杀可罚,具备入罪的理论基础;在司法实践中,教唆、帮助自杀被诸多主要国家的刑事法确定为犯罪,部分情形也已被我国刑事立法规定为犯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其明确规定“组织、策划、煽动、教唆、帮助邪教组织人员自杀、自残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别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可见,我国司法实务界已部分承认教唆、帮助自杀所具备的社会危害性。综上,教唆、帮助自杀在我国具备入罪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故本文建议应在刑法分则中设一新罪以规制教唆、帮助自杀问题。在具体罪名的设置问题上,文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应将教唆自杀和帮助自杀归于一个选择性罪名中,该罪名应位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一章,随于故意杀人罪之后。在刑度的设置上,应重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轻于故意杀人罪。因在我国社会和法律环境下,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具有价值观的两面性、参与行为的功利性和参与方式的间接性的特点,故在未来的条文设置和实际裁判中均应注意区分行为人主观方面的不同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尽可能的做到罪刑相适,充分发挥刑法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作用,更好的应对教唆、帮助自杀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典籍和中国文学作品被译介到了西方世界。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陆续诞生了几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红
贵家岗遗址是沅水下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2015年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德市文物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的遗迹主要为灰坑、墓葬等。遗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深层次的揭示了利益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更是充斥着无数的利益
现代平面设计通过图形、图像的形式表达将信息传达至受众,它试图突破常规,用非语言的形式说服受众,并使其有效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它不仅是视觉上的装饰和美化,更是迎合人类文
隐身飞机机身侧棱是侧向重要散射源,研究其电磁散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机身侧棱分析模型,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M)进行计算,获得雷达散射截面(RCS)沿水平面方位角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endo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又称神经核内透明质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hyaline inclusion disease,NIHID)或核内包涵体病(i
基于行政伦理学原理,采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若干路径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中遭遇的行政伦理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规
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抑郁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校医要掌握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和治疗抑郁症的学生,从而减少大学生自杀的发生
缰核是脊椎动物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个大脑核团。缰核被认为是情绪相关行为控制或调节的一个关键节点,参与调节焦虑、恐惧、奖赏、抑郁、尼古丁成瘾等行为。一方面,行为选择和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