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茶馆》两英译本对比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a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三幕话剧,该剧创作于1956年。作为老舍话剧的代表作,其英译正受到越来越多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外翻译研究者多从语言学、文化视角对《茶馆》两英译本进行研究,未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茶馆》两英译本。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茶馆》两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性活动。在生态翻译学的观照下,本文探究英若诚和霍华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出适应与选择,并比较两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研究发现,英若诚和霍华都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英若诚对译文的选择主要是通过意译实现的,霍华对译文的选择主要是通过直译实现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英若诚的译文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他的译文适应性较强,既可作演出本,也可作供读者阅读使用的书斋剧。相比之下,霍华的译文适应性较弱,他的译文适合供读者阅读,不适合供演出使用。在三维转换方面,英若诚的译文在译语生态里更富生命力。在语言维上,英若诚的译文比霍华的译文更有表现力。在文化维上,英若诚依归于译语生态环境,霍华依归于原语生态环境。霍华将一些汉语文化特色词直接移植到译语生态环境,未作进一步解释,因此,损伤了原语生态环境和译语生态环境,译文无法向观众及读者清晰地传递中国文化。在交际维上,英若诚正确地理解并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交际意图。霍华未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并且未能充分考虑译语观众及译语读者的接受心理,因此,他的译文出现了交际失误现象。在读者反馈方面,两译文收到的积极评价都多于消极评价。在译者素质方面,两位译者都具备了翻译的基本素质,此外,英若诚有戏剧翻译、戏剧表演的经历,因此他有较强的适应、选择能力。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机械零件在线自动检测的形状识别系统.该系统以零件各边的长度、角度、圆心角和与邻边夹角4特征来表示零件的形状,并采用高阶神经网络(HONN),实现了零件的平移、尺度
学位
目前对于多模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模态隐喻,多模态与认知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平面商业广告这一模块中文字与图像所包含的评价意义及二者的关系却很少关注,平
以往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单一领域,且缺乏系统、综合的理论框架为指导思想,而在“语用综观”视角下所提出的顺应理论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是
求解 Steiner树对通信网络点对多点路由优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已被证明是 NP- complete的 .通过把图形简化技术、进化规划方法和 KMB启发式算法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求解 Stein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介入新媒体业务好比一个引子,它预示着中国传媒集团的竞争,已经超越单纯的传播介质层面,上升到更高、更复杂的层面.而传媒巨头们战略高度的认识与规划无疑是这类竞争推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