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X线分型与再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愈合后X线分型与术后再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8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7例CrawfordⅣ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根据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实现胫骨假关节愈合2年时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大小;将其分为萎缩型组(A组)、非萎缩型组(肥大型、中间型,B组),比较这2组患儿的再骨折发生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间再骨折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当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再骨折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两组间的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萎缩型组)8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有5例发生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63%;B组(非萎缩型组)59例CPT患儿有8例发生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14%。B组的再骨折发生率比A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Fisher确切概率法)。(2)A组患儿术后2.1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88%,术后3.3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40%;术后4.1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下降至20%。而B组患儿术后4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94%,术后5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为88%;术后6.3年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下降至77%。此外,B组的不再骨折累积生存率比A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3)X线表现为肥大型患儿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与胫骨近端干骺端横断面积平均比值为0.20(0.09,0.44),中间型患儿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与胫骨近端干骺端横断面积平均比值为0.18(0.05,0.85),萎缩型患儿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横断面积与胫骨近端干骺端横断面积平均比值为0.15(0.05,0.54)。肥大型与中间型的横断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Mann-Whitney检验),肥大型与萎缩型的横断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Mann-Whitney检验);中间型与萎缩型的横断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Mann-Whitney检验)。结论:Crawford IV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经包裹式植骨联合手术治疗,愈合后X线表现为非萎缩型者(肥大型、中间型),其再骨折发生率比表现为萎缩型的患儿低。增大胫骨假关节愈合区域的横断面积可能会减少患儿术后再骨折的发生。
其他文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动脉出现狭窄、闭塞,是造成下肢缺血改变的主要原因,亦是导致患者残
从人的年龄与寿命去关照历史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视角 ,但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以寿龄为切入点 ,探讨明代内阁大臣的高寿现象 ,并将明代的阁臣视为一个群体 ,考察其高寿
目的:利用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模型,探讨大豆苷元对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25、5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文化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历代文人墨客对此文房四宝多有赞叹,有的甚至爱之成癖,如米芾爱砚,甚至拜石。中国的文房四宝与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密不可
<正> 《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短篇小说,见于一八七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的卷首。这是作
<正>所谓"湿"营销是指"借由互联网的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聚合群体,并以温和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品牌的追随者,赋予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贡献和分享内容,从
目的:通过对TAT与COT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从而评估TAT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对比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娄底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也在提高,中医“治未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目的全麻患者合适的气管插管深度非常重要,目前成人通常采用男性23cm、女性21cm的法则预测插管深度,小儿通常采用年龄公式(age/2+12)cm预测插管深度,但准确性不高。临床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