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过渡金属氧族半导体的表面氢调控及其对铀的限域催化还原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放射性废水中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铀具有持久放射性和化学毒性,易随环境迁移、扩散,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并由呼吸和食入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如何安全、高效、低成本处理含铀放射性废水是未来核能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光催化还原法,既可利用激发的光电子将可溶的正六价铀(U(VI))还原为难溶的正四价铀(U(IV)),提高对非还原性干扰离子的选择性,又可利用光空穴氧化水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来降解废液中的有机物,降低共存有机物对吸附位点的消耗,是高效富集分离放射性废水中铀的有效手段。在光催化还原铀的过程中,铀首先受到半导体表面的限域和捕获再被光电子还原,因此,半导体表面对铀的限域配位能力直接影响对铀的光催化还原性能。而对于常用的二维过渡金属氧族半导体材料而言,其惰性的表面缺乏限域铀的位点。已有研究表明在半导体材料表面引入氢能有效提高材料对底物的吸附能力。因此,对二维过渡金属氧族半导体材料进行表面氢调控,设计高效、稳定的限域及还原U(VI)催化材料,对于加速光催化技术在放射化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二维过渡金属氧族半导体进行表面氢调控,构筑了Hx-VO2纳米片、O-WS2纳米片及O-WS2@Ag异质结材料,通过增强材料对U(VI)的限域能力,以达到提高光催化还原U(VI)性能的目的,并提出构筑高效铀还原光催化剂新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VO2纳米片为基体,采用Li+插层再水解的方法对其表面氢进行调控,旨在增加VO2纳米片表面限域铀的位点,以提高其对溶液中铀的分离提取能力。引入的表面氢以表面-OH基团的形式存在,并作为捕获UO22+离子的限域位点,有助于UO22+离子的活化,进而提高VO2纳米片对U(VI)的去除能力。随着Hx-VO2纳米片中H含量的增加,其带隙从2.29 e V缩小到1.66 e V,且导带位置保持在比U(VI)/U(IV)的还原电位更负的位置。在模拟太阳光下照射90 min,催化剂用量为0.25 g/L时,H0.613-VO2纳米片对U(VI)的去除率达到95.4%,表现出最佳光催化还原铀活性,远优于原始VO2纳米片对U(VI)的去除率(67.1%)。(2)针对放射性废液的辐射性问题,以重原子钨基WS2纳米片为基体,对WS2纳米片进行原位表面氧化。由于氧化的表面易捕获溶液中的氢并原位形成羟基,提高WS2纳米片表面对UO22+的键合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铀的提取动力学和提取率,实现了表面氢辅助的快速且高效光催化还原铀。可见光照射下,在含8 mg/L铀溶液中,O7.7-WS2纳米片在20 min内对铀的去除率已大于90%,120 min时对铀的去除率达到97.4%。此外,5次循环后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4.5%。机理研究表明,表面羟基作为UO22+的限域位点,以离子交换的形式辅助WS2纳米片对UO22+的捕获,并显著提高了铀的提取动力学和提取率。因此,可以采用表面氢辅助键合的方法,提高过渡金属硫化物对铀的去除动力学和去除能力。(3)针对含铀溶液中的强配位氟阴离子与铀配位提高除铀难度的问题,采用等离激元实现空间电荷分离基于先将强配位F-离子分离再提取铀的思路,以O-WS2纳米片为基体,将其与Ag纳米线复合,构筑的O-WS2@Ag异质结耦合了表面氢和等离激元二者的优势,协同增强了O-WS2对含氟含铀溶液中铀的提取分离性能。既在WS2纳米片表面引入限域铀的羟基位点,又通过Ag纳米线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向WS2纳米片注入热电子,提高材料表面与UO22+离子的静电作用。同时,由于Ag纳米线与溶液中的F-离子形成弱离子键,降低F-与UO22+离子的配位,从而实现含氟溶液中铀的高效提取分离。可见光照射下,O-WS2@Ag对U(VI)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在60 min内对U(VI)的去除率达到81.4%,为O-WS2纳米片的4.3倍。此外,O-WS2@Ag还表现出较高的抗干扰离子能力和循环稳定性。本论文在研究二维过渡金属氧族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氢调控基础上,进行了半导体表面限域位点的构筑,设计并开发了三种稳定的半导体材料,并实现了U(VI)的高效限域及光催化还原。该研究结果有望为二维过渡金属氧族半导体的表面重构提供方法参考,也将为放射性废液中铀的限域及催化还原和含氟含铀溶液中铀的富集分离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在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作用下,海洋产生剧烈的海表面波浪和高能的近惯性运动(Near-Inertial Motion,NIM),它们都是影响上层海洋,甚至深层海洋物质、能量和动量输运的重要物理过程。本文旨在研究极端条件下海表面波浪通过改变海-气界面动量交换,对海洋特征的影响,特别是对海洋内部的近惯性运动和能量的影响。本文改进了海洋模式中传统的大气一侧风应力(τa),通过
学位
太阳风—磁层耦合过程是空间天气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磁层顶作为稀薄、弱磁化的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交界面,起着控制太阳风的粒子、动量和能量向磁层输运过程的作用。太阳风和磁层之间能量传输机制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是当前空间天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常,在行星际磁场(IMF)南向时,日侧低纬磁层顶处行星际磁场与地球磁场反平行,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交换的主要机制。而在行星际磁场北向时,高纬重联、黏性传输机制以及开
学位
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ECS)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间纬度部分,紧邻中国大陆,纬度范围大致为24°N至41°N,经度范围大致为120°E至129°E。ECS动力系统主要由季风、潮汐、西边界流、冲淡水以及边界水交换驱动,同时受到包括半封闭海盆、大陆架、海沟等多种特征地形调制。因此,ECS包含丰富的多尺度动力过程。本研究利用三层在线嵌套模式CROCO(Coastal and Regi
学位
遥感卫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是目前量化水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数据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它们在区域尺度上的应用,特别是在山区和偏远地区,无法利用有限的降水站点进行数据验证。本研究聚焦于巴基斯坦这一发展中国家,其国土面积为79.61万平方千米,但降水观测站稀少。为了评估遥感和再分析降水产品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对这些产品进行了全面评估,以综合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极端事件和温度变化等特
学位
气候变暖导致了水文气候事件(如干旱、极端降水等)在强度、持续时间、频次、空间范围和时间上的变化。而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影响和灾难性事件评估需要考虑了多个方面。同时制定有效的适应措施和风险管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的全面理解。亚洲大陆因其地理气候条件、社会经济人口劣势和对农业的过度依赖而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热点之一。复杂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气候过程使这些国家更容易遭受频繁的洪水、干
学位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逐渐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话题。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开拓幼儿眼界、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幼儿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幼儿正处于身体以及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户外游戏活动对幼儿自身成长的指导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值得幼儿教师进行坚持不懈的教学策略探索。大多数幼儿园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强健体魄,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会议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是华南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造成重大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精确地估测降水,能为制定台风防御措施提供科学支撑。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DSD)差异导致估测算法的不同,且台风降水常伴随复杂微物理过程,当前对华南登陆台风降水的估测研究仍很少,开展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流的定量降水估测(QPE)方法有DSD拟合法(QPEDSD)和传统神经网络法(QPESNN)。受
学位
本研究评估了遥感卫星、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和轨道碳观测站2(OCO-2)对大气CO2进行区域到地方尺度监测的性能,并综合利用它们的数据集进行多种应用和开发新的改进亚洲各地区二氧化碳监测的方法。卫星数据集首先根据2019年3月在中国上空进行的空降活动中获得的现场CO2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其次,将GOSAT和OCO-2的检索结果与几个模型数据进行广泛比较,以确定卫星与模型数据集之间的差异。第三
学位
在过去几十年里,奇性微分方程因其在天体力学、工程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致力于奇性微分方程周期正解的Ambrosetti-Prodi问题的研究.更具体地说,本文旨在研究参数依赖的奇性微分方程周期正解存在性、多重性与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经典的Amrosetti-Prodi形式的结论,本文首次探讨了奇性方程周期正解关于参数的渐近性.在已有的文献中,数学研究者们关于Amb
学位
近年来,随着压电材料性能的改进、临床影像学的发展以及电子科学的飞速进步,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的组织消融技术被广泛地用于医学领域临床治疗,是超声技术及数理医学交叉领域的前沿性课题之一.然而,现有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技术很难准确定位焦域,并且只能通过增加时间及增加超声强度的过度照射来保证治疗效果.本文将从高强度聚焦超声关于精度与风险的应用需求出发,围绕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数学模型,研究高强度聚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