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酸性小球烧结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273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铁矿石供不应求,钢铁企业为了降低烧结成本,开始使用周边自产低品质铁矿石。铁矿石经过选矿工艺处理,粒度变细,对烧结产生不利影响。酸性小球烧结可以适应原料细化的问题,改善料层透气性,提高烧结矿质量,同时产品可以取代高炉炉料结构中价格昂贵的酸性球团矿,降低高炉炼铁成本。本文以酒钢自产原料、以及周边的铁矿资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物料的成球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燃料分加比例、小球粒度、配矿比例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烧结矿的矿物组成、结构与烧结矿质量的关系;并研究了低碱度烧结过程中的成矿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造球时间的延长,小球的平均粒度逐渐增大,造球10min时,落下强度达到了最大值,抗压强度也相对较高;造球水分从8%提高到9.5%时,小球不断增大,落下强度近似线性增加,抗压强度在水分9.0%较高;圆盘转速从15 r/min提高到24 r/min,小球平均粒径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3~5mm小球落下强度整体变大,转速18 r/min时小球的粒度组成和质量均较好。在保证生球粒度、配矿比和碱度等条件不变时,随着燃料内配比例从0%增加到30%,烧结矿的成品率、转鼓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强度不断提高,而对垂直烧结速度和烧结矿品位几乎没有影响,超过30%以后,烧结各项技术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燃料内配30%时,烧结矿的软化性能最好,大于40mm粒径烧结矿较多,而小于5mm相对较少。烧结矿FeO含量普遍较高而还原性偏低;生球粒度对烧结指标影响显著,当生球粒度3~10mm含量为90%左右时,烧结矿强度、垂直烧结速度和成品率等普遍较好;适当的提高博伦精矿的配加比例,可以改善烧结矿的物理性能指标。本试验适宜的综精矿粉配比80%,博伦配比20%;通过分析小球烧结矿矿相可知,酸性小球烧结矿的矿物组成以磁铁矿和铁橄榄石为主,结构致密,从而提高了烧结矿强度。烧结产物的抗压强度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随焙烧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随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烧结产物的主要物相是赤铁矿和磁铁矿,同时伴有少量铁橄榄石粘结相和二氧化硅,烧结产物的固结主要以赤铁矿的再结晶为主、铁橄榄石液相粘结为辅。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包括有机锌试剂促进的α,β-不饱和肟醚的高区域选择性反应研究,以及在亚磷酸二苯酯作用下稀土金属镝促进的羰基化合物的烯烃化反应研究。1.区域选择性反应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高烯丙基胺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是一类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和结构单元,其广泛地存在于大量含氮天然产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本论文展示了一个发生在有机锌试剂和α,β-不饱和肟醚之间的高区域选择性反应,通过此反
利用电流变液设计制作的电流变阻尼器以其调控方便、可主动控制、响应快速等优点,在工程领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和应用。现有的电流变阻尼器均利用外部升压电路提供高值电场,不
在滑坡监测研究中,形变特征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边坡失稳的发生,因此能够获得连续的滑坡变形信息对滑坡过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从遥感图像以及航拍数据中提取的滑坡信息主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正面临日益枯竭以及利用后引起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因此,寻求可替代化石燃料且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新能源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生物
CO2腐蚀是油气开采中经常面临的问题,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防腐蚀工艺的优化,CO2腐蚀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依旧无法完全避免。尤其是目前的开采环境愈加恶劣,诸多腐蚀因素会
含氟聚合物,尤其是含氟苯乙烯类聚合物,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低介电常数以及超疏水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含氟苯乙烯单体商业来源少以及制备难度大等因素使得此类单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泵站作为国民经济能源大动脉,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现实中的油气泵站地理位置偏僻,周围简单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人员的无法全天监护,且泵站内部光线暗、禁止强光,导致监控设备拍摄效果模糊、人脸图像灰暗等情况,严重威胁着油气泵站中的安全。因此,油气泵站安全监测俨然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油气泵站安全监测中,可以更方便、准确、直接地验
研究背景及目的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口服抗真菌药和局部外用药物等。口服抗真菌药疗效尚佳,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2],但
城市交通大数据提供的丰富路网信息和交通流相关时空信息,一方面从宏观上为管理者预测和监督城市交通状况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同时也对个人出行的路径选择问题有着
随着世界能源短缺的加剧,高发射率涂料在加热节能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非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下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抗氧化性差且近红外波段发射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