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租房社区灾害社会脆弱性度量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与蔓延,带动人口流动性与社群集中度提升,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城市内部形成了诸如别墅、公寓住宅、公租房等多元的社区居住类型。规模化的城市扩张,衍生而来的是复杂多变的社会体系与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地震、火灾、洪涝、传染病疫情、偷盗等社会暴力事件与自然灾害频发,给城市社区造成巨大冲击与损害。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结构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最先感知各类风险与危机事件的直接主体,其防灾减灾能力的优劣直接关联后续风险应对与处理的难易程度。虽然,为应对危机事件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出台了相关的防灾减灾政策与应急预案,但总体而言,城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与优化空间。而公租房社区由于其特殊的建设背景与居住属性,使其在众多城市社区类型中属于脆弱性较高的一类,规划布局偏远,中低收入人群集聚,且相较城市常规类型社区而言,社区各项潜在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对整体公租房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改善与提升也成为了城市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引入“脆弱性”理念,借鉴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优势,以探究公租房社区在面对城市复杂多样的风险扰动影响下,自身调整与适应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与脆弱因素,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点明方向。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公租房社区以及脆弱性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运用网络爬虫工具归纳整理城市社区的典型灾害类型及其防灾资源特点。在大量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厘清自然脆弱性与社会脆弱性等相关概念的差异,确定了本文社区灾害社会脆弱性的研究内涵,并构建相应脆弱性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流程。同时,基于文献理论基础与专家选评意见,构建了以社区人口特征、经济特征、环境与组织特征、社会网络以及社区防灾五个维度的公租房社区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梳理现有的研究评价方法,综合各方法特点以及公租房社区评价指标的多属性特征。选取逼近理想解法(TOPSIS)进行社区研究对象的评价工作。然后基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设计,并选取重庆市民心佳园社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已搜集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TOPSIS法运算,综合得出民心佳园社区的脆弱性数值为0.374,属于低度脆弱,其中各准则层脆弱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社区人口、经济、社会网络、环境与组织以及社区防灾。并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脆弱性因素的优化建议,以期提升整体公租房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其他文献
“依法协助原则”是我国《监察法》所确立的其他机关或单位与监察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与“互相配合原则”并不完全相同。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凡是监察机关请求协助的机关或单位都是这项原则所指的主体,都具有提供协助的法定义务。然而,目前学界关于监察协助的研究还未能脱离传统的相互配合关系,学者们并没有分清《监察法》中“配合”与“协助”的本质不同,而是将“配合”与“协助”作为同一个问题看待。这在一定程度上未
[目的]科学客观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以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方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并根据Markov链分析
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以江苏省某市的新建医疗中心二期工程为例展开研究。基于场地现状确定不同类型的海绵设施组合,使用SWMM对场地在不同降雨条件与不同海绵设施组合下的雨洪管理效果进行模拟,最后基于全生命周期进行成本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海绵设施可有效加强城市雨洪管理,可使峰值径流量减小53.32%~70.14%,使出水口流量减小6.67%~53.33%;不同海绵设施的雨洪控制能力和成
定向运动作为将体力与智力高度相融合的一项运动,它不仅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具备传统田径项目锻炼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能力。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能最大化的利用校园的空间资源,并且使体育课堂从传统、古板的固定教学场所向外延伸,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且有趣味。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省内的数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
在平衡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短板和缺失必然落在乡村教育上。现如今乡村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在办学条件上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资源配置更是处于劣势,面临生源逐年变差,伴随着师资力量薄弱流失,教育经费缺失等现象。不仅仅是这些显性的落后,一些隐性的落后如教育发展的模式单一、管理体制松散、发展理念滞后、信息化手段残缺、课程教育简陋等多重现象逐步暴露,并且这些现象是长期的,导致办学质量很难有所改善和突破,优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总值接近100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我国人均GDP也首次突破了1万美元的关口。然而疫情的突然爆发、经济的全球停摆、贸易战影响和世界经济下行的冲击,无一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疲软、缺乏后续动力。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渐渐显现出来——环境污染加重、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动力,都意味着我国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传
在中央人才会议上,国家深刻强调人才在发展中的重要性,浅层学习已难以满足人才需求,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当前大学生处于快餐式学习时代,且目前在高校中对学生深度学习评价尚不健全,研究深度学习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育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公平的评价对深度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下深度学习评价的研究情况,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深度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希望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
吕思勉先生认为:"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1]在历史教学中,学术性的引入展现了历史学的建构过程和认知规律,思辨性的运用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历史学习思维的有效性。历史深度学习恰恰是两者的体验过程,是历史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效内化和正向积累的独特认识路径。从这一认识出发,笔者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为例,以导向学生关键能力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教学为策略,
期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提示高中历史教学需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因此,
期刊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各地级市之间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已逐步发展形成了复杂的经济关联网络。伴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各地级市在生产环节的分工进一步细化,各地级市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关系也由单一的竞争逐渐演变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因此,有必要从外贸竞争和外贸合作两个角度更系统地分析外贸对地级市间经济关联性的影响,以探寻外贸竞合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