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分析教育世界中人的失落入手,认为现实教育的弊端是其工具化。文章并不否认把教育当作工具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但用工具性的操作方式把受教育者塑造为工具,这是本文所反对的。因此,本文所说的工具主义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把培养塑造工具作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是指教育用主体改造客体、人对物的操作方式来塑造人,从而使教育成了与生产性、工具性毫无差别的技术操作行为。工具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是近代的认识论哲学,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关注的是主体是怎样认识、改造客体的,以认识论哲学为指导,教育便把培养人对外部世界的占有能力作为目标,用训练、灌输等“高效率”的技术手段使工具化的人速成,从而偏离了对人的完整性进行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从关注主体是怎样认识客体到关注一个主体是怎样与作为另一个主体的他者想接触的,这是当代哲学的转向。交往理论预示着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向,以哲学为路标的教育也应把握这一哲学走向。 交往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教育及教育世界中的人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教育是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开展的,因此,教育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人与物、主体与客体间的工具性行为;教育应遵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伦理规范,而不是人与物之间的技术规则。为适应共生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交往内在本质的规定,教育交往不是为了塑造单子化的个体主体性,而是生成一种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在师生交往中生成的,是在知识对话与情感沟通中实现的。由于教育交往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为了使交往行为的发生,必须创设有效的教育言说语境;由于交往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因此必须改变教育者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物化思维方式,让他们用一种生成性的人学思维来看待受教育者。这样,教育交往理论使可以在教育实践中扎下根基。 以上是本文的写作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教育中人的缺失进行现象分析根源探索;第二部分探讨交往理论与教育的重新理解问题。把教育归属于交往行为并进行理论论证;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交往的一个核心命题——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交往行为的意义就在于此;第四部分是对主体间性生成的具体途径——知识对话与情感沟通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是基于知识观的变革把知识灌输变为知识对话,另外,针对教育中情感的缺失,提倡加强情感沟通。第五部分是教育交往理论如何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对策探讨,针对交往本身,文章提出了创设有效的教育言说语境,针对交往的主体,文章提出教育实践者要具备生成性的人学思维。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地处亚热带沿海气候地区杭州的人工湿地(绿地)生态工程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植物在营养去除方面的作刚以及系统的可持续运作能力。结果表明: (1)本生态工程的
<正>一直以来,细胞培养最多只是用到科研级别的无血清培养基,因为,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款临床级别的无血清培养基出现过,这也是造成国内很多细胞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
青海省黄、湟流域和柴达木盆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宜发展大蒜种植,其产品优势已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分析了影响我省大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生产技术问题,并提出了防治
本文对多级液压缸内动边界流场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其目的:一是为了给设计采用多级缸的液压系统(如上抛微重力装置)提供参考;二是通过对动边界流场数值求解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为使虚拟现实系统更加自然、逼真,立体显示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是其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本文就此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首先分析视景的生成过程和三维建模技术,以及支持视
<正>艺术院校的同学们都知道"视听艺术"的说法。各种艺术类型都有其自己的侧重点。在电影欣赏中,对于听到的声音,观众对于看到的动作,感受会更强、印象更深、作用最大。人的
制备了杂多化合物HnXW12O40、Na3AsW12O40、HnYMo12O40、HnMW12O40,并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光谱,研究了紫外光谱与中心离子性质的关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公认的文坛巨匠,其作品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许多评论家认为,福克纳是一个带有南方传统偏见的大男子主义者。较具代表性的有美国评论家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