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凝胶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极低的热导率,是非常有前景的隔热材料。然而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锆等氧化物气凝胶耐高温性能较差,难以在1200℃以上实际应用。SiC具有优异的抗烧结能力和热稳定性,但是其本征热导率极高,多孔SiC应用于隔热材料领域有巨大挑战。提升多孔SiC的孔隙率并且减小骨架的颗粒尺寸是降低这类多孔材料热导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关于纳米SiC隔热材料的研究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合成效率低、热导率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凝胶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极低的热导率,是非常有前景的隔热材料。然而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锆等氧化物气凝胶耐高温性能较差,难以在1200℃以上实际应用。SiC具有优异的抗烧结能力和热稳定性,但是其本征热导率极高,多孔SiC应用于隔热材料领域有巨大挑战。提升多孔SiC的孔隙率并且减小骨架的颗粒尺寸是降低这类多孔材料热导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关于纳米SiC隔热材料的研究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合成效率低、热导率和力学性能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等难题。本论文工作以多种微观结构的SiC纳米材料为研究目标,从孔结构设计和控制的思路出发,探索耐高温、低热导的多孔纳米SiC材料的制备技术,实现纳米SiC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极低热导率之间的平衡调控。主要工作如下:制备出直径约98 nm具有大长径比的竹节状SiC纳米线。该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在Ar环境下1700℃不发生相变和分解。随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孔隙率高达99.5%的超高孔隙率的柔性SiC纳米线气凝胶。研究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SiC纳米线间的烧结程度逐渐增强,气凝胶的热导率略有增加,但仍处于极低的范围(0.034W/(m·K)~0.037W/(m·K));在1000℃的高温下,SiC纳米线气凝胶的热导率仅为0.156 W/(m·K),展现出优异的隔热潜力。此外纳米SiC隔热材料显示优异的循环压缩弹性,其中的一维结构SiC纳米线和气凝胶的超高孔隙率是柔性的根本原因。以制备的SiC纳米线为骨架材料,采用抽滤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 SiC纳米线膜并将其与PEG复合制备了 SiC/PEG相变复合材料。SiC纳米线膜展现出优异的柔性和较低的热导率(0.113 W/(m·K)~0.214 W/(m·K),室温~1000℃);与PEG复合后,复合材料的室温热导率为0.38 W/(m·K),并且SiC/PEG复合材料在室温~60℃范围内展现出热管理能力,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相变温度分别是58℃和43℃,对应的相变潜热分别为83.19J/g和78.19J/g。通过发泡-注凝-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孔隙率高达96%的各向同性多孔纳米SiC陶瓷。随着烧结温度从1200℃升高至1600℃,样品的室温热导率从0.064 W/m·K)逐渐增加到0.112W/(m·K),均保持在低热导率值范围;在1000℃的高温下,材料依旧维持着约0.15 W/(m·K)的低热导率。力学性能方面,经1400℃烧结制备的多孔纳米SiC具有最高的强度,约为1.44 MPa,实现了 SiC隔热材料在低热导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良好平衡。在骨架中添加SiC纳米线可增强力学性能,随着SiC纳米线含量的升高(5%~10%),多孔材料的热导率略有上升(0.065 W/(m·K)~0.067W/(m·K)),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6%~17%)。采用定向冷冻的方法制备出各向异性孔结构的多孔纳米SiC陶瓷,材料的孔隙率高达95%。各向异性的微观结构导致性能的各向异性:以孔结构定向的方向为参照,在径向上材料的热导率和强度略低(0.045W/(m·K)和0.83MPa),轴向上具有相对较高的热导率和强度(0.062 W/(m·K)和1.39 MPa)。采用Mg热还原法制备出具有较好分散性的SiC空心球(外径400 nm,壁厚40 nm)。含有Mg和F等杂质元素的SiC空心球热稳定性低于1400℃。改用高温硅碳反应法制备的SiC空心球热稳定性更优,可达1600℃,通过对C模板的控制实现了 SiC空心球壁厚的调控(20 nm~40 nm)。研究了烧结温度、孔隙率以及SiC空心球的尺寸对SiC空心球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导率的影响。控制其他变量相同情况下,升高烧结温度(1400℃~1600℃),导致室温热导率(0.163 W/(m·K)~0.216W/(m·K))和压缩强度(2.87MPa~3.76MPa)上升;提高孔隙率(82%~92%),多孔SiC的室温热导率下降(0.046 W/(m·K)~0.163 W/(m·K)),强度也随之降低(1.73MPa~2.87MPa);减小SiC空心球的壁厚(20 nm~40 nm)会在降低热导率(0.044 W/(m·K)~0.046 W/(m·K))的同时,对压缩强度也有一定的提升(1.73 MPa~1.77 MPa)。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分离纯稀土元素以来,镧系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应用以及基础研究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镧系元素具有电子轨道范围较小也较为局域的4f电子,所以它被轨道范围更大的5p和5s电子屏蔽。多达7个未配对电子的构型加上可能存在的强自旋轨道耦合,可以形成巨大的磁矩,从而产生了目前最强的商用永磁体——钕铁硼合金。人们对稀土元素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组成元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工程手段对原料进行转化和发酵,并添加奶粉、白砂糖等经均质、灭菌而制成高蛋白全天然发酵饮品。产品色泽乳黄色,口感宜人,风味独特,并具有浓郁的发酵芳香,且不含防腐剂和色素。产品中不仅含高浓度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干涉仪在量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量子纠缠、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信等研究方向。随着“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传统的量子物理技术正朝着星地量子通信的应用方向上发展。传统的干涉仪大多采用空间光学器件搭建而成,在稳定性、集成度和可见度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于远距离的星地量子物理实验。本论文针对高稳定干涉仪这一技术难题进行研究,针对大气湍流特点,对干涉仪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方案设计,创新性地采
热层(Thermosphere)是距地球表面90-600 km的中性大气圈层,作为日地相互作用重要的一环,其变化特征主要受到太阳活动的调制,与电离层和低层大气也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同时作为人类航天器空间活动的主要区域,热层大气直接影响着各类低轨航天器的运行轨迹。因此研究热层不仅对深化认识日地联系、热层-电离层耦合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在航天器轨道确定及预报等航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有效捕获与转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催化CO2还原为高附加值产物是解决CO2过度排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但由于CO2分子非常稳定,且催化过程中伴随着析氢的竞争反应,因此设计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成为电催化CO2还原中最关键的问题。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
铜基纳米材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在催化、能源存储、光电转化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通过组分调控、结构设计等方法改善了铜基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表面组成、界面性质等,从而使其相关性能得到提升。然而人们对这些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和在真实反应性条件下的结构演化过程仍然缺乏理解。依据清晰的材料形成机理选择性替换反应物组分、反应条件等方式是拓展制备其他组成或结构独特新材料的有效方法;而由于纳米材
【目的】观察引痰方穴位贴敷涌泉穴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70只雌性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12只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作为造模组。造模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诱导法构建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凡士林穴位贴敷组、引痰方穴位贴敷组和布地奈德雾化组,每组12只。连续治疗2周后,显微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高血压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血压的异常升高会引起脑白质损伤、脑萎缩等结构的改变,同时也会引起脑区及各脑网络功能的改变,而这些脑区的改变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轻度认知障碍(MCI)乃至痴呆的发生。高血压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明确高血压对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改变能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预防和治疗MCI及痴呆。本文就高血压与认知障碍相关
《孙子兵法》英译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数十种译本相继问世,不同版本更是数以百计,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同时也构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翻译现象。如何认识和理解《孙子兵法》译本多样化问题,解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别样的观察视角。论文在解构主义视角下,采用翻译现象描述法,选取《孙子兵法》英译中的音译、意义撒播以及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代表性译本中的处理方法、手段进行分析、解释,籍此探讨《孙子兵法》译本多样
磁场重联是空间、天体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一种重要的物理过程,它能改变磁场拓扑位形,同时将磁能快速转化为等离子体的动能和热能。磁场重联是日地系统中许多爆发现象的主要原因,如太阳耀斑、磁层亚暴等,对于磁场重联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减少这些爆发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磁通量绳是磁场重联的重要产物,其中,离子尺度的磁通量绳能显著影响磁场重联中的重联率、电子加速、磁能耗散等,因此对于离子尺度磁通量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