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经济,助力脱贫攻坚。这些纲领性文件说明,“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基层贫困县做了哪些工作,扶贫绩效如何,贫困户帮扶需求有哪些,精准帮扶供需双侧有无错位现象,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错位现象以及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给予剖析。 为此,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供给与需求理论,提出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我国中部省份江西省X县的精准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获取的一手数据资料,分析江西省X县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现状、扶贫绩效和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比较精准帮扶供需双侧错位现象,研究导致供需双侧错位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X县精准帮扶效果的有效路径。 分析发现:第一,X县精准扶贫的主要供给举措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以及健康保障等方面,积极响应了国家扶贫十大工程的号召,成效较为显著。第二,X县贫困人口对医疗保障、政府扶持资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比较迫切,但相关帮扶尚未摆在更优先位置。第三,X县扶贫实践供需失衡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对贫困对象的需求识别不精准,政策的供给不够精细深入,供需结构出现错位等。第四,供需失衡的主要成因在于基层决策机制僵化、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以及民意收集渠道单一等。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落实扶贫瞄准机制,提升需求侧的影响;构建大扶贫格局,提升扶贫供给侧效能;转变决策评估方式,提高扶贫需求收集效果;完善协调沟通机制,注重扶贫供需平衡;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全面收集帮扶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