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顺势而生”的新兴组织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贡献力量,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也即由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这一背景之下,新建本科院校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生存困境。这一生存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趋同于传统大学,即办学定位的盲目模仿,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学科专业结构建制的效仿,忽略了自身的实际办学基础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从而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二是自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和引导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以来,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发展更加迷茫,是主动迎合政策积极走转型发展之路,还是被动观望?如果积极响应,该如何理解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到底要转什么?怎么转?达到什么标准才算转到位?这些问题也困扰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能否牢牢把握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提炼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所包含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总体架构和核心要素。通过对田野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可知,作为关键个案的钦州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具体包括片面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和新建期本科办学理念存在冲突;师资结构与数量以及生均师资要求与转型发展所需师资队伍差距甚远;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接轨。为实现转型发展,钦州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首先,结合自身基础和所处的区域经济环境,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其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力度;第三,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专业为导向发展学科专业群;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注重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已有教师深入企业。此外,钦州学院还注重学校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师资力量匮乏,学科建设定位模糊等,并非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也非今天实施改革明天就能立竿见影。从钦州学院的转型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转型发展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多方变革力量博弈的结果,学校身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与各级政府之间进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以及与企业、社会之间进行横向的交流。转型发展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也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概言之,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本质上是一场改革,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行业企业是重要参与力量。改革的过程和逻辑如下:首先是明确办学定位,即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这是方向性的问题;其次是依据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专业建设为先导,建设学科专业集群;再次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驱动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再次是建立一支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牢牢把握这些核心要素的同时,新建本科院校还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创新学校管理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