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大量农村有效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部门,引发农地资源重新配置需求,农地流转应运而生。然而,在长期的农地流转实践中,农地产权结构不完善和农地固有的生存保障功能导致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部门的家庭愿意流转土地却担心丧失土地产权权益,相应的,农地经营者想要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但又面临承包者随时收回土地导致农地投资收益难以回收的风险。为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地三权分置”,2015年《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贯彻落实“三权分置”政策,旨在通过清晰界定产权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从政策制定背景看,解放农地对农民的束缚,促进农村土地顺畅流转是政策实施的目标。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刚刚实行的特殊时期,政策实行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农户对政策的认可方面,而且体现在现实的农地流转实践中,因此有必要从“农户认可”与“流转响应”两角度研究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认可及“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转化机理。本文在农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认可进行测算,并分析农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转化机理,对于提高政策认可与响应,优化政策实施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从农户认可角度出发。对于农户分化形成的不同农户类型,农户政策认可度评价高低排序依次为农业经营户(0.504)>非农经营户(0.488)>兼业户(0.471);对于农户所处区位差异形成的不同农户类型,农户政策认可度评价高低排序依次为近郊农户(0.499)>远郊农户(0.480);从样本总体来看,所有农户均呈现出政策满意>社会支持感知>政策认知的状况。(2)从农户流转响应角度出发。修正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具备较强的解释能力。通过各类农户的对比分析发现,农户的流转意愿多是理想认知下的选择,政策满意(行为态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则是基于现实因素的考虑,大多会受到政策认知(知觉行为控制)和社会支持感知(主观规范)的影响,政策满意(行为态度)对流转行为影响不显著。(3)对于农户分化形成的不同农户类型。农业经营户从产生流转意愿到最终流转行为过程中,政策满意的影响在削弱,更重视自身流转行为能力可行性(政策了解和经营权抵押贷款了解),也更加关注家人和已流转户的看法和意见;兼业户从产生流转意愿到最终流转行为过程中,政策满意的影响在削弱,社会支持感知的影响在加强,即社会示范效应增强;非农经营户从流转意愿到流转行为过程中,政策满意的影响在削弱,更重视自身流转行为能力可行性(政策了解和经营权抵押贷款了解),同时也更加关注家人和已流转户的意见和看法,社会示范效应得到了增强。(4)对于农户所处区位差异形成的不同农户类型。近郊农户从产生流转意愿到流转行为过程中,政策满意的影响不断削弱,已流转户的社会示范效应得到增强,也更关注自身流转行为能力可行性(政策了解和土地证书重要性感知);远郊农户从产生流转意愿到流转行为过程中,自身流转行为能力可行性(政策了解)促进农地流转的重要影响凸显,土地承包权安全性(减少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作用得到加强。(5)综合“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认可和农地流转意愿与农地流转行为转化研究,通过不同类型农户对比分析发现,较高的政策了解和经营权抵押贷款了解一般会促进农地流转,较高的家人支持和已流转户支持感知也会促进农地流转。为优化“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有效促进农地流转,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加强“三权分置”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户政策认知,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确权颁证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一户一证”落实到位;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土地价值评估机制,完善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有效激励农地流转,并形成流转示范效应;最后要完善“三权分置”配套政策措施,例如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探索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等,针对不同类型农户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