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Boost变换器的无源性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电子装置输出的电能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如今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将像风能、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然而这类能源存在各类干扰问题或者大范围波动问题。为了得到稳定且高质量的电能,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近年来成为了各学者研究的热点。相较于线性控制方法,非线性控制方法有着更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其中无源性控制方法以其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加上鲁棒性强、稳定性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而应用广泛。以Buck-Boost型DC-DC变换器作为研究对象,对无源性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无源性控制方法起源于网络理论以及物理其他相关分支学科,主要从能量的角度来设计控制器。基于无源性和耗散性的定义,结合其与稳定性的关联,根据端口受控的耗散哈密顿系统进行控制器设计。首先采用等效电路的方法对Buck-Boost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根据电感电流是否连续,推导出其两种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大信号模型、小信号模型和状态空间平均模型。为了得到更好性能的Buck-Boost变换器系统,首先将Buck-Boost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变换为PCHD模型形式,采用互联与阻尼配置的无源控制方法,研究设计了基于PCHD模型的Buck-Boost变换器无源控制器,并验证其稳定性。然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检验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基于PCHD模型的无源控制器中注入阻尼系数对系统的影响,分析其不同取值下的控制效果。设计一个新型二阶跟踪微分器,使注入阻尼系数平滑连续地变化,实现在系统启动时给定较大的注入阻尼系数加快收敛速度,而在系统接近稳态时给定较小的注入阻尼系数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得到基于PCHD模型的变阻尼无源控制器,进一步提升Buck-Boost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最后根据设计的控制方案,以DSP为控制微处理器搭建了系统的实验平台,在CCS集成开发环境下根据所研究的控制算法进行软件编程,调试和下载程序。通过与恒阻尼无源控制实验比较,验证了变阻尼无源控制的优异性。
其他文献
沙画广告是用“沙画表演”的形式来呈现广告信息的新兴广告类型,这种广告表现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不仅呈现在沙画表演过程中,也体现在现代化的舞台、灯光、音响和表演形式上,从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近年来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关于机械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阐明了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施行的意义。并由此分析了机械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9-0144-02    一、
结合既有线测绘的实践,针对航测方法既有线中线测量像控点地面标志布设困难、数据量大等问题,提出通过合理划分测区,在保证测区四个角都有像控点的前提下,抽稀曲线内侧像控点的布设方案。对传统像控点布设方案下采集的中线、抽稀曲线内侧像控点布设方案下采集的中线与外业实测中线的垂线偏差进行分析比较,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随着城轨交通的大规模普及和高速发展,其行车过程中庞大的能耗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地铁车辆区间运行时间短,启停频繁,能产生大量可回收的制动能量,因此提高再生制动能
软件再工程概念是针对现阶段软件系统更新换代加剧而提出的,当前用户需求不断变化、软件系统复杂性不断提高和软件维护日趋困难促进了软件再工程的发展。侧重于软件再工程的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教育教学目标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
一个新奇所有纤维组织工会协调做耳的纤维激光被建议并且示威。激光系统由二独立激光组成。当每二分支激光独立地操作时,产量力量是 10。41mW 和 8.69 mW 分别地。由调整一个
方解石无偏振平行分束器许福运,胡宁,姜爱民,李敏(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基础部,济南250014)迟宗涛(青岛大学物理系,青岛26607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偏光元件和偏光分束元件,并得到了广泛
本试验是用单因素对比法,进行龙牙楤木四种不同播种苗密度,三次重复.当年秋抽样调查苗木平均高、地径以及苗干、根系的干重,综合分析得出:在采用行距为15cm 的条播方式,定苗
目的 观察助听器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我科采用配戴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