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类型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作为土壤中的常见污染物,其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和环境因素。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首先和必然发生的过程是吸附和解吸,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动性、分布和富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被土壤胶体所吸附以及吸附的牢固程度,所以重金属在土壤—水系统中的吸附—解吸是控制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和归宿的主要作用之一,它决定着土壤对金属离子的缓冲能力和容量,也制约着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数量和容量。根据重金属吸附—解吸数据,可以预测出它们进入土壤溶液的趋势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可以说,土壤的吸附—解吸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吸附特征,对预测重金属的环境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通过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种主要母质发育的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吸附量与解吸平衡液的关系,结合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和水质标准,首次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与土水质量标准适配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 一、吸附解吸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1、实验所用的2种土壤对锌的吸附都很快,大部分锌在10min内被吸附,4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解吸则相对较慢,大约需要8h才达到平衡。 2、不同土壤达到吸附或解吸平衡的时间也略有不同,这可能与土壤和吸附(解吸)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土壤和吸附(解吸)溶液的酸碱性相同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短;反之,由于存在酸碱中和反应而且土壤是一个缓冲体系,中和反应不可能快速完成,所以平衡略为延迟。 3、两种土壤对锌的吸附反应动力学曲线相近,吸附过程基本一致,可以划分为快、慢两个阶段。在快反应阶段,大部分锌被土壤迅速吸附,吸附动力学曲线陡直;此后,土壤吸附量随时间增加的速度减慢,过渡到慢反应阶段,吸附量增加极其缓慢,曲线也趋于平缓。 4、两种土壤对锌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描述最佳,说明锌在两种土壤上的吸附是非均相扩散控制的过程。 二、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1、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受土壤母质影响的规律性颇为明显。大体上,理化性质相近的同种母质的土壤吸附等温线和解吸曲线的线形相似,吸附量也相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对锌的吸附等温线大多为“L”和“H”型等温线。一般情况下,同种母质中pH值高(碱性或中性)的土壤吸附等温线易呈“H”型。采自泰州—靖江—生祠镇的心层淤泥土的吸附等温线则例外,可能是“S”型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社会对于供电企业与用电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供配电系统质量、减少损失以及降低系统运营成本,那么这将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有效保证、小区供配电管理效率及其缩小
<正>11月14日,对于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下发民事调解书,认为《新财富》报道所称张兰与鼎晖投资对赌、净身出户等内容失实,令《
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关系到企业职工的生命和家庭幸福。而确保安全生产,重要的是要搞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在我国,由于资源赋存条件和长期开采的原因,煤炭开采依然属于高危行业,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技术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而推行矿工资格證制度,提高煤炭开采行业的市场准人门槛,对提高煤矿从业人员教育和科技素质,无疑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加强对职工的岗位培训。煤矿企业树立“安全培训是
<正>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原有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呈现出三点变化:第一,在资产的计价方法上,在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使信息的相关性
审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审计收费模式和收费价格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对独立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正> 选入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再别康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鉴赏这首诗,我用FLASH5.0制作了本课的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
所谓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数字电子为表现形式,收集、审查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
线图的概念最早是由Whitney提出的,在所有图的变换中,线图可能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变换了。关于线图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结果,路图变换是线图的一种自然推广。在这篇综述中,我们
<正> 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的中国成本研究会第三次理论讨论会上和湖北省会计学会1982年理论讨论会上,围绕着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两会
通过展开地方立法权的权属界定可以发现,地方立法权"收放之争"与我国改革战略基本同步。从制度竞争视角重新审视《立法法》修改和权属扩容的结构与逻辑,能够有效揭示本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