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氢萘催化脱氢过程研究:碳载体及反应加热方式的影响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以纳米碳管(CNT)、纳米碳纤维(CNF)、炭黑(CB)、活性炭(AC)、石墨(G)五种粉末碳及成型纳米碳纤维(CNF/CP)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Pt/C催化剂,考察了Pt/C催化剂对十氢萘脱氢的催化性能,比较了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方式对催化脱氢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和表征结果揭示了Pt/C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为高效脱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反应加热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  实验考察了含粉末碳的十氢萘悬浮液在微波加热条件下的热效应,筛选出吸收微波性能最佳的纳米碳管作为Pt催化剂载体,应用于微波加热催化脱氢反应,取得了比常规加热更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表征分析发现,纳米碳管具有超强导电性能和高介电损耗,因而其微波吸收性能最佳。同时,纳米碳管具有较高比表面及易于调控的表面性质,有利于提高Pt金属的分散度,是制备高效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理想载体。进一步通过强酸氧化、过氧化氢处理及空气氧化处理三种方法对纳米碳管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调控。结果表明,在微波电磁场中,表面电负性含氧基团的引入对碳管表面离域π电子的运动造成束缚,弱化了碳管与微波耦合作用,使Pt/CNT催化剂的微波吸收性能和催化性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为了强化吸热脱氢反应的热-质传递,克服粉末催化剂传热面积小,加热不均的弊端,通过在炭纸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制备了三种具有规整平面结构的CNF/CP复合载体,负载Pt后应用于“湿干多相态”条件下的十氢萘催化脱氢反应过程。研究发现,CNF/CP复合载体同时具备了纳米碳材料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炭纸优异的传热性能及易于控制的几何结构,能对反应过程中的热-质传递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实验参数和制备条件的优化,实现了常规加热条件下的高效脱氢。进一步考察了CNF/CP载体的形貌、组织结构及表面性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Fe为催化剂、CO为碳源制备的鱼骨式Pt/CNF/CP催化剂,在CNF生长量为2.7(wt./wt.)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产氢量。
其他文献
液体酸烷基化工艺因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催化剂不易失活等突出优势是目前烷基化油生产的主导工艺,其中以离子液体为代表的新型绿色催化剂是未来烷基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主
伊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发酵合成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被有效用作农药、兽药及人抗寄生虫药物。它能打开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导致膜超极化,使肌肉细胞丧失收缩能力
该文根据液体在波纹板填料内的流动机理,修正了计建炳液体分布模型.修正后的新液体分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液体在波纹板填塔内的分布;即使在不良的液体初始分布条件下,该模型也
  Electrochromic (EC) material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due to their reversible and stable optical properties, as the response to insertion and extract
会议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复合乳化减粘剂配方,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一种石油磺酸盐缩合物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在掺水量为26﹪的情况下,能使渣油粘度从十余万mPa·s降至数百mPa·s.用均匀设
学位
由于卟啉平面的π-π作用使其便于构建自组装体系和在功能性材料方面的显著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基于卟啉化合物的自组装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另一方面,卟啉化合物能够作为
防治太湖蓝藻是当前环太湖地区生态重建的重点,这也促使太湖地区工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化、清洁化进行转变。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一般都是从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控制与水体自净调节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在导致太湖蓝藻爆发的主要成因中,农田径流的营养水是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控制稻田径流水中氮磷含量,将是防治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而在水体自净调节中,水生植物的培育与回收利用是一个关键。本研究于2007-
该文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LIPN P(St/BA)/P(BA-St).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合成工艺、加料顺序、两网络的相容性、相对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等)对LIPN阻尼性能的
该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旋转液体分布器对旋转床中的传质特性和雾沫夹带的影响.